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杂文 >时事评论 >老干部用消费者的身份维权为何这么难

老干部用消费者的身份维权为何这么难

2015-06-17 17:09 作者:夜·暗 阅读量:5211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河南一地级市的区人大常委会主任老游,试图不走关系、不拉人情,通过正规渠道给自己维权,但是他失败了。一番折腾下来,这名50多岁的干部气得血压升180,连声感叹“简直要崩溃了”。(6月13日,中国青年报)

就是因为一张床,交了钱没拿到货,于是这位区人大常委会就开始了维权之路。按说,他这样的老干部,利用手里的权力,给各个单位和相关部门“打个招呼”,事情可能就好办多了。毕竟嘛,中国是个人情社会,这种人情很多时候也不多不少的沾染到官场当中去。但是老游却没这么做,或许他是本着一个公职人员的本分,或许是他想在其中看看从一个普通消费者的身份去维权到底会有什么结果。于是,漫漫维权路就开始了。

可能最终结果也不是老游自己能想象的到的,找了多个部门,跑了无数的路,不是推来阻去,就是碰到种种问题,跑到工商局那里,工商局说,你可以试着去法院起诉。于是,最终皮球被踢到法院那里。可是,老游觉得不值得为4000块钱去法院打官司,而且,那官司什么时候下来还是个未知数。所以,老游最后被气的血压升高,直呼“受不了”也就不足为奇了。

作为与不作为,对于普通人来说是个小事,大不了就不干什么事,吃亏的可能就只能是自己。但是,身为公职部门来说,这个不作为最终受到伤害的,就是广大消费者,就是千千万万个普通老百姓。本来,行政单位的存在就是负有管理和服务之职的,管理行业,服务群众。但是在某些公职人员眼里,管理,还可能会有收入,会有单位“效益”,为群众服务又能带来什么样的好处的?在他们眼里,这是实实在在的现实考虑。服务的好与坏,对于工作成绩,根本没什么差别,那干嘛还要费心巴力地去做什么“服务”呢?

所以,问题就出在这里,官员干部们不对单位职工进行教育,没有相应的奖惩机制,没有建立群众的联系管道,也没有建立相应的反馈机制,职工干的好与坏,多与少,都跟他们自身利益没什么关系,这样的管理又怎么能出效果、出成绩呢?又怎么会群众满意呢?为群众解决问题,解决实际难题不是一句空话,它存在于平日里点点滴滴的工作当中,制度建设跟不上,就会直接导致公职部门官僚气严重,坐在位子上不做事、懒做事,所以,在这方面,有关部门和单位是应该多拿出点办法。怎样让群众满意,给群众解决实际难题,有了这样的追求结果的决心,自然就会有制度建设上的信心。

其他人在看啥

    《老干部用消费者的身份维权为何这么难》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