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散文 >抒情散文 >小时候的记忆(格豆儿面)

小时候的记忆(格豆儿面)

2015-07-22 09:38 作者:茶禅一味 阅读量:7507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四月中旬的平谷,阳光明媚,流红飞翠。万亩桃红铺撒,紫气腾腾。一年一度的国际小吃节就在这安逸、祥和中隆重开幕了。游人如织,来此游玩、品尝美食的人们络绎不绝。我和家人也加入了这个熙熙攘攘的洪流。品尝了几家特色小吃后,忽然一个不起眼儿的摊位吸引了我,于是拉上家人赶了过去。“特色小吃格豆儿”摊位的条幅上醒目的写着。多么熟悉的名称啊!老板头也不顾抬起的忙乎着,嘴里一边招呼着过往的顾客,一边还忙不迭的介绍着他的美食:“地道的本地小吃啊!再不品尝就绝迹啦......”。真的是呢,这种小吃还是我在很小的时候吃过呢,到如今起码也有30年没有见到和吃过了。“格豆儿”是一种面食,是用驴拉的石磨(碾子)把榆树皮反复碾压和反复筛选,加细箩筛成细细的粉,尔后加少许小麦面粉合成面团,再用特有的工具制作成面条。一般是把做面条的床子(一种在两根碗口粗的木条中间,钉上满是小孔铁片的做面工具)直接架在铁锅之上,锅底生大火,水开之后用手在面床子上挤压面团,面就这样随吃随煮。由于面条短小而得名。煮熟后再配有特质的卤水,即劲道又光滑,真是难得的美食呢。而如今,那石磨早就成为孩子们眼中奇特的东西,很少见了。记得小的时候,为了准备这种食材,村里的每家每户都会排队用社里的驴子,碾子。有时排队要到大半夜才轮得到自家。于是全家出动,哥哥姐姐,妈妈。哥哥赶驴,妈妈和姐姐筛面。我在一边打盹。那个时节的夜晚总是觉得漫长又有趣儿。尽管我的眼睛早已睁不开,但想着第二天能吃上妈妈做的美味,也依旧坚持着和他们在一起完成准备。当然因为我小,所以也顶不上什么事儿,出不了力气........哈!现在记回想起来有如昨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过多好的吃食不断增加,“格豆儿”不知什么时候淡出了人们的视线,淡出了我们的餐桌。现代的机器代替了碾子,榆树也不是很常见了,纯手工的制作也就渐渐消逝了......

我为家里每人点了一碗“格豆儿”。我和老公吃的津津有味,而吃惯了各种精致现代小吃的孩子们,看上去吃的却不怎么香甜。不过,我也觉得今天的“格豆儿”不如妈妈做的好吃,没有当年妈妈的味道。吃完“格豆儿”后,我特意的买了一袋榆树皮粉,准备带回家去让妈妈做........老年人应该最得意这一口了,因为这是他们那辈人当年的主食,树皮成了他们那时每天必备的食材。当时小麦少,粗粮也不富裕,能有树皮吃就不错了。听老人们讲,有的地方连树皮都没的吃呢。在那个食不果腹的日子里,能吃上一碗“格豆儿”就是他们也是我们当时最好的美食了。日子越来越好了,老年人节俭的习惯却保持了一辈子。什么都不舍得丢弃,看到浪费的现象总会啧啧慨叹!提起过去的吃食,总是意犹未尽。说起老的物件也是有讲不完的话呢。金飞玉走,时光的流失却带不走美好的记忆和传统。好的特色我辈以及后代子孙也应该掌握与流传。而如今,我们能保存下来的无论是吃食,还是其他过去的特色还有多少呢?

其他人在看啥

    《小时候的记忆(格豆儿面) 》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