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杂文 >时事评论 >“不当教师当警察”应当引起全社会的警惕

“不当教师当警察”应当引起全社会的警惕

2015-08-31 11:09 作者:水兵老师 阅读量:1904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当今社会,一些地方个别教师离职变身当警察,那也算不上是什么稀奇的事情,如果某些地方的教师集体的离职当警察,那就该引起全社会的警惕!甘肃会宁不算是经济发达的地区,这个地方却因为盛产状元,被誉为“状元县”而全国闻名。可以见得:教育在当地老百姓的心目中确实是“先行”的事业;教师一定普遍被认同是高尚的职业,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在这里将得到充分体现。可是,我看到一则这样的新闻:“甘肃会宁警察招考引发教师离职潮,新招录的189名警察中,有171人原来是教师,这些教师多为青年骨干,其中有小学校长、幼儿园副园长、班主任等……”“不当教师当警察”,教书育人变身保护人民,这种职能的转变,那真是华丽的转身啊!我想弱弱的问一句:让三尺讲坛上的人民教师成了保护人民的警察,会宁的老百姓会感到安全吗?

笔者认为,“不当教师当警察”,首先是甘肃会宁公务员(或事业单位人员)招聘录用机制的缺陷,让当地的乡村教师这么有底气的离职参加警察招录,试问:在当地教育资源的师资配置遭到了严重的损害的同时,会宁警察队伍的战斗力又增强了许多?这种乡村教师离职当警察的现象,真是会宁社会及政治生态的悲哀!如果在招考警察的注意事项中,加入了“公职人员”不得离职参加警察招录这一条框框,会宁会出现在职教师“投笔从戎”的奇观么?

其次,“不当教师当警察”,反映了当地教师的待遇相对的不尽人意。“状元县”的会宁教师应该得到体面的生活,但实际情况不是这样,“老师苦教”撑起的“状元县”招牌,或者对他们说来,有诉不尽的辛酸。会宁的教师比警察的收入有很大的差别,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教师法》明文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并逐年提高。但这句话的表述在很多地方都无法落实。教师这一职业在“状元”之乡的会宁或许有太多的光环,但教书同时也是养家糊口的职业,在他们的工资待遇横向比较中,他们更趋于考试略显优势又是“高就”的警察职业!这就不难理解这么多乡村教师争着做警察。标语是这样写着: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如果会宁的父母官如果真正把教师的待遇搞好,做到与当地的公务员(警察)两相当,让他们安教乐教,并能够使他们在平凡的教学岗位上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会有这么多的教师放弃天底下最光辉的事业而选择警察这个高危的职业吗?

再有,“不当教师当警察”是不是和某些官员的腐败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我不相信会宁的某些官员制止不了教师当警察(如果读者有心,看看几处全国各地方的“公务员(或事业单位人员)录用办法”便会明白。到底具备什么样条件的教师才有资格参加公务员考试?)。教师的编制是一个萝卜一个坑,会宁县一下子有171位教师成了警察,势必面向社会招聘教师填补这个“大坑”,有这么多的教师编制和警察编制在运作中产生,有没有利益链的关系?有没有暗箱操作?有没有权钱交易?有没有倒卖教师编制、倒卖警察编制?“不当教师当警察”折射的往往是社会深层次的腐败。

总之,会宁的一大批乡村教师“不当教师当警察”,他们以个体的(人才)流动切开社会的痛点,我们的社会、地方政府应该需要为广大的乡村教师以及乡村教育做出选择,真正做到落实乡村教师待遇,留得住乡村教师,就留得住乡村教育。

其他人在看啥

    《“不当教师当警察”应当引起全社会的警惕》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