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富余教师”转岗当保安泼一盘冷水
在网上,有关教师转型的消息,那真是千奇百怪,层出不穷!先有甘肃会宁的教师集体转型当警察:会宁在新招录的189名警察中,有171人原来是正式教师;后有湖北沙洋172位正式教师经过培训后成了学校里的保安。教师职能的转变,真是匪夷所思!
事件的起因是这样的:沙洋县公安局内保大队按照上级部门关于校园安全保卫工作的系列要求,对全县辖区内的中小学、幼儿园进行了一次“拉网式”隐患排查,通过此次排查发现全县各学校普遍存在人防力量薄弱问题,是校园安保工作的最大隐患。为此,沙洋县公安局内保部门一方面以隐患通知的形式督促各学校加以整改,另一方面积极协调教育部门就“校园安保”工作到各学校进行专题调研。在综合考虑沙洋县实际情况以及各学校财力、教师队伍现有人数、对学校环境熟悉程度等综合因素后,调研组认为由各学校现有富余教师“换岗”,组成一支高素质的保安队伍,是目前护校安园、增加人防力量的最佳选择。此项调研结论很快经沙洋县人民政府审核通过,决定全县富余教师转岗工作由公安机关联合教育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并开展系统安保培训,确保这支保安队伍有资质、有素质、明职责。于是就出现了湖北沙洋“富余教师”当保安这种怪现象。
笔者糊涂了,什么叫学校里的“富余教师?”我只听说过“富余劳力”,还真没有听说过有“富余教师”,难道是学校多余的或者是无课可上的教师吗?如果是学校多余的闲散老师,说明了当地教育对于师资的配置存在问题,其实,这种情况在全国各地相当普遍:好的学校,教师拉关系走后门抢着进去,一些生活环境或相对待遇较差的学校教师纷纷想方设法调离,在一些偏远的农村地区,就出现了一些小学没有英语、体育老师这种情况;而这些生活环境较好、教师福利待遇相对较高的学校就出现了教师严重超编的现象,已经是很普遍。学校让“富余教师”转岗当保安,恰恰折射出了当地教育在师资配置上的混乱。湖北沙洋这样做法貌似是整合教育资源,使人尽其才,实际上这种做法愚不可及,此风绝不可长!
教师和警察、保安的职业,可谓风马牛不相及。教师不一定能够履行得了保安的职责,而保安也用不着教师这样高素质!如果甘肃会宁的教师集体去当警察是为了待遇和社会地位而“高就”,湖北沙洋的所谓“富余教师”要经过遴选才当得了保安,那又是为了什么?我想:教师的身份虽然变了,但待遇却没变,甚至要比学校的教师好些也未可知,这种“教师保安”新型的职业才会在湖北沙洋成为香饽饽。《教师法》明文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不低于或者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并逐年提高。保安,这种比教书育人轻松,又略高于当地公务员待遇的工作,去哪里找啊!我想:保安的身份还是教师,湖北沙洋的这172位“教师保安”将来一定会在评职称的时候决不含糊!现在或将来,湖北沙洋将出现中小学高级(教师)保安,甚至出现特级(教师)保安,就不足为奇!
笔者认为:让“富余教师”当保安,危害最大的就是当地的教育,被认为是学校“富余老师”,或就是闲散或者教学能力欠缺不负责任的老师,这些教师转岗当保安,这给当地的教育带来极坏的榜样:老师会这样想:教不好书可以当保安,反正不差钱,保安是一份比教书轻松得多的工作,何乐而不为?老师在这样的一个环境当中,还想着如何做好一个灵魂工程师去教书育人吗?这样,懒教惰教的思想就在教师的头脑滋长,他们自然想的是如何能让自己的工作轻松,而不是在追求教学质量上的精益求精!这对于地方的骨干教师的敬业精神也遭受重大的打击!
如果湖北沙洋真正从人事制度上转变教师职能,让学校的“富余教师”真正从体制上变成学校的保安,享受的是事业编制保安的待遇,不得参加职称评聘(保安这一职业不需要),没有寒暑假。我看就没有几个教师敢沦为“富余教师”。遴选“富余教师”就会变成了推动地方教育事业发展的猛药。你教不好书,只能在学校当保安,是应该的!如果政策上让教师不敢成为学校的“富余教师”,促使他们在业务能力的不断提高,这才让老百姓感受到满意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