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败无禁区彰显反腐魄力
10月7日深夜,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公布消息:福建省委副书记、省长苏树林涉嫌严重违纪,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苏树林的落马让中纪委今年的“打虎”榜单增至23人,他们包括杨卫泽、马建、陆武成、斯鑫良、许爱民、景春华、栗智、仇和、徐建一、廖永远、徐钢、王天普、余远辉、肖天、乐大克、奚晓明、周本顺、张力军、赵黎平、谷春立、杨栋梁、邓崎琳和苏树林。(10月12日,新华网)
在生活中,一个烟头没有及时清理,用不了多久就会垃圾遍地;一幅涂鸦没有擦去,接二连三的漫画马上就盖满墙壁;有人上班迟到,就有人提前早退;一个人不排队上公交车,大家就会一哄而上;一个人闯红灯,后面会跟上一大片……
这就启示我们,如果某种违反制度的行为,没有得到有效制止,就可能“更多的窗户被打破”。制度之堤,毁于蚁穴。
对于反腐败工作而言,同样如此,反腐败不能有禁区,不论是谁,只要触犯了法律法规,都应当受到相应的处罚。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我们的制度不少,可以说基本形成,但不要让它们形同虚设,成为‘稻草人’,形成‘破窗效应’。很多情况没有监督,违反了也没有任何处理。这样搞,谁会把制度当回事呢?所以,我说一分部署还要九分落实。制定制度很重要,更重要的是抓落实,九分气力要花在这上面。”
邓小平同志曾指出,“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走向反面”。在当前依法治国的现实语境当中,为了有效遏制腐败现象,防止其滋生“破窗效应”,就必须建立健全各项制度法律,并且强化政策和制度的执行力,才能有效确保制度的约束力。对于各种腐败行为,不论涉案者权力、官职大小,涉及人数多寡,都要依据制度和法律严肃追责。只有让人们敬畏制度和法律,树立制度、法律在人们心目中的神圣地位,才能让人们自觉主动的遵守制度与法律。(文/邓福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