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记打车难能不能让老百姓打车不难
近日,海南省委常委、三亚市委书记张琦在参加完省委会议后坐动车返回三亚。下动车之后,张琦决定打车回去。传说中的“打车难”,也一点没给市委书记面子。当同车次最后一位旅客搭出租车离开后,张琦才打车离开火车站,但他足足等了55分钟。对此,张琦在微信群里感慨:三亚出租车市场不能仅仅靠提高价格和限制数量来管理。(11月4日《三亚日报》)
打车难,几乎所有城市都是一种常态。不要说人流最为密集的场所,就是在一般城区,打车难,也是常事。更重要的是,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打车难的问题还有越来越加剧的趋势。 市委书记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了大家打车有多难。给管理者上了生动的一课,也足够城市管理部门好好思考。
一是期望相关部门能够学学书记,放下身段主动花时间走出办公室,不设日程安排,不带一众随行,亲自踏足人流最为密集的场所,到车站、出租车站场,算一算等候时间,听一听百姓的牢骚,问一问大家的意见,相信会掌握到更为真实全面的信息,更有利于了解城市出租车行业管理、公共交通管理的民情民意,为自己的决策找到更多依据。
二是为解决打车难,相关部门要采取创新的措施,不要一味的采取提高价格、限制数量等措施,要想一想为谁决策这个问题。百姓经常抱怨,“坐着专车的人为坐公交车的人制定公交政策”。百姓不是傻子,道理大家都懂,出租车数量多了,不交份子钱了,运费价格就会降下来,服务质量就会提上去,老百姓打车贵、打车难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但相关部门和相关企业并不这么想,出租车数量多了,市场竞争加剧了,也就意味着企业的利润空间少了,而如果放开出租车数量控制,让市场来决定资源配置,资源紧缺的现状不再,相关部门待价而沽的权力也就不那么容易变现了。于是,相关部门自然与相关企业结成“垄断的利益联盟”,而相关企业早已对价格调节这一法宝运用自如,这就是为什么相关企业口口声声说亏损,却并不愿意退出市场的原因。这些道理并不是决策者不知道,只是相关政策的执行者执政为谁的问题,心中只要时刻装着百姓,多体察民情、多了解民生,不要遇事拍脑袋、凡事想当然。管理者只有多感受一下普通市民的待遇,才能更多地了解民生疾苦;只有多一次亲身体验,才能多一点感同身受;多一些设身处地,才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来缓解打车难,拒载多,车况差,服务差的问题。
三是出租车行业是一个市场产物,政府垄断的阴影太过浓厚,以至于现在积重难返。说得再透彻一点,就是一些职能部门在处理社会问题时,没有站在民众利益考量。
四是如果管理者服务意识强,管理能力到位,面对交接班的空档,至少会考虑在公共交通方面补强,为需求得不到满足的市场提供更多的供给。就会在城市交通工具和方式供给上,在规划上进一步完善,同时,充分利用市场竞争的调节作用,放宽市场准入门槛,让更多车辆能够保障人们出行的需求。市委书记打车的难就会让老百姓打车不再难。(作者:hy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