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加强农村基层文化建设
2015年11月09日 ,补齐农村“短板”打造便捷公共文化服务平台——文化部副部长杨志今谈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新举措。
如何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发展,引导更多文化资源向基层倾斜?怎样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进一步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新华社记者日前采访文化部副部长杨志今,请他结合新近出台的《关于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谈谈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新思路新举措。
杨部长主要谈到了三点,一是补齐短板:解决设施供给不足、条块分割、多头管理,二是不搞大拆大建:盘活存量、调整置换、集中利用,三是打造便捷公共服务平台:设置“菜单”、错时开放、流动服务。
笔者认为,我们还应该根据农村的特点来研究对策。近年来,由于市场经济带来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农村的道德状况普遍受到冲击,集体主义思想、团结互助精神淡化,法律意识淡薄,诚信缺失,不敢创新,发展、竞争意识不浓,一些传统陋习,如坑蒙拐骗、弄虚作假、以富欺贫、以强凌弱等现象在一些地方相当严重。农村淳朴的乡风、民风、村风受到拜金主义、利己主义的侵蚀,既恶化了农村的道德环境,也制约了农村的发展。 同时还存在建设资金不足,工作人员待遇不高,文化队伍素质偏低,文化产品严重不足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认为科从以下及方面着手。一是在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的基础上进行观念创新。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构筑新农村建设的道德支撑,建设文明、民主、和谐、友善的乡风、村风、民风,提高农村的精神风貌和文明水平。二是坚持服务基层、服务农民的方针。基层文化建设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农民群众的文化权益得不到保障、文化需求得不到满足、文化饥渴得不到缓解,文化的繁荣发展就无从谈起,也就无法实现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三是充分挖掘民族民间文化资源。我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多民族国家,文化资源十分丰富,民族民间文化多姿多彩。加强基层文化建设,一定要注意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切合当地风土人情,切合当地文化传统,真正融入群众的生产生活,。要充分利用各种节庆日,尤其是民族传统节日,因地制宜开展各种民俗活动、传统文化活动,举办农民艺术节、民俗节、特色旅游节、地方戏曲等乡土特色文化活动,扭转农村文化生活单调、枯燥、乏味的现象,大力培育地方品牌文化,激发农村自身的文化活力,推进农村本土文化的发展和繁荣。(作者:yh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