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日月:对京考报名“遇冷”不必大惊小怪
2016年度北京市公务员考试报名昨天进入第二天,截至目前已有556人缴费成功,但尚有1845个职位无人报名。华图教育和中公教育的统计显示,截至9日已有111个职位有人报名,占职位总数的5.67%,但较去年第二天的576个职位有人报名、占职位总数32%的情况,差距明显。总共通过审核缴费成功人数为556,较去年同期的2095人更是差距巨大。(11月10日,京华时报)
第二天的报名职位数与人数均比去年同期有很大差距,尤其在今年总招录人数较去年增加82.7%的情况下,出现这样的“冷场”其实也并不令人感到意外。推究其原因,无外乎以下两个方面。其一,今年起开始禁止在职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报考公务员,这使得报名人数有所下降。其二,报考者在选择职位时更加谨慎,希望通过前期报名人数作为参考,从而避开竞争激烈岗位也是重要原因。
因而,对于这次公务员报考遇冷,我们大可不必大惊小怪,这是人们对于公务员职业回归理性的正常表现。随着公务员这一职业逐渐回归常态,报考者在思想观念、社会观念、价值观念等方面正悄然发生改变,对公务员报考也变得也来越谨慎。
总而言之,不管公务员报考“热”也好,“冷”也罢,关键是要引导青年一代正确的择业观,用理性的思维去对待自己的职业生涯。把自己的青春、自己的理性,奉献给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实现个人价值与自我价值的统一。不过,保持公务员队伍科学稳定发展仍然需要进一步解决公务员管理体制机制上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只有让报考者报考心理回归理性,才能从主体层面保证公务员行业健康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