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车改革节“利”长远
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施子海12日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当前公车改革进度符合预期。中央和国家机关本级140个参改部门公车改革工作已全面完成,中央垂直管理系统车改已经启动,中央企业和事业单位车改方案即将出台。29个省区市已上报车改方案,其中27个省区市已经得到批复。公车改革实现的节支效果比预期好。
在三公经费中,公车费用占了相当比例,公车私用一度成为普遍现象,具有典型的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色彩,严重影响了党政部门形象。公车问题被人们戏称为“车轮上的腐败”,公车私用滥用现象之所以顽劣,其实并非技术手段太落后,以致不能翔实掌握公务车的出行轨迹。
面对“公车私用”泛滥的局面。公务用车改革真是百益而无一害,不仅是经济账的精打细算,也是廉政账的浓墨重彩;既是关乎节约财政支出,也是关乎领导干部廉政建设,更是影响政府公信力的重要因素,“利”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可以节约财政支出。据权威发布消息,“经过预算,中央国家机关车改节支率达到10.5%,地方已经批复的27个省区市平均节支率在7.78%,其中省本级平均达到11.28%,都高于7%的预期目标。”可见公车改革在节支上很有效果。
二是可以让几乎一车一司机的人员妥善安置,让人浮于事得到彻底改变,可以“人尽其用”,减少财政供养人员,减少财政支出,从而也可以缓解紧张的财政压力。
三是公车改革可以促进廉政,促进和谐,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公车即是执行公务时使用的车辆。而有的领导把公车当作是自己的“面子”,相互克比攀比。如“代表委员聚焦公车滥用现象:有人买菜都开着公车去”。改革之后,发放公务用车补贴,杜绝的领导间的攀比之风,解决了职工公务交通,也提高了办事效率。没有了铺张浪费,没有公车滥用,维护和提高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
作者:四叶草
地址:四川省绵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