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工作要接地气 要走上一个“正循环”
14日,文朝荣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后,省委、省政府随即召开全省扶贫攻坚动员誓师大会。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李鸿忠出席会议并讲话。李鸿忠指出:“扶贫开发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务必把扶贫开发作为一项重大政治责任和政治任务抓紧抓好,切实担当起精准扶贫的主体责任”。(11月15日,湖北日报)
扶贫工作有几点必须要注意。就像是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的:扶贫工作有“真扶贫”和“假扶贫”。真扶贫就是要切实解决广大困难群众的生活问题,切实解决贫困地区的收入提高问题。
扶贫工作的“精准”问题,就是要认清楚,哪些地方是真贫困,哪些地方是“假贫困”。由于地理和历史等方面的原因,贫困地区往往都处在一些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等山区地带,要想解决这些地方的贫困问题,就必须要找对方向,下功夫,下力气,由党员干部牵头,由有经验的扶贫开发工作小组制定相关策略,切不可三年打渔,两年筛网,也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棒子,这个领导干部上台就这样扶贫,下个领导干部上台就开始忽视扶贫工作,必须要有一个长期规划,相关工作和政策必须要有其延续性。
其次,一定要弄清楚,扶贫工作不是简单的拨款,不是发钱。有些地方,中央的扶贫款项拨下来了,中央咋办的,它就照做,把扶贫款依样葫芦一下拨,自己就不管什么事了。所以,这里面一定要认清楚一个问题,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与其给贫困地区“发钱”,发物资,不如把就业带到当地,不如把贫困地区纳入到产业规划当中,让市场和就业以及当地的脱困、脱贫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对于政策方面的扶持也要找对地方,一些方面的照顾不能孤立,要接地气,要多实地调查研究,要切实了解当地情况。
在市场经济环境当中,扶贫工作必须要有一个“正循环”,要有一个激励机制,把贫困区域和发达板块之间形成一个良性互动,这才是扶贫工作的正确方向。所以说,精准扶贫是一个接地气的“活儿”,切不可走花架子,要多研究,多在经济规划和政策上下功夫,如此这般,才能让扶贫工作一步走上一个新台阶,走得踏踏实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