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潇涵:分批办婚宴是小聪明误大事
分批次为儿子办婚宴,既不掉面子,又没“超标”,看似“一举两得”,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人社局原副局长罗安义自以为找到了制度的“漏洞”,却不想聪明反被聪明误,不仅自己受到处分,单位一把手和纪检组长也因履责不力被追责。(11月25日中国新闻网)
近日,各地纪委纷纷曝光多起干部违规办婚宴的案例,有“虚报瞒报”的,明着上报20桌实办30桌的,有“化整为零”的,每天五桌连摆一周的,如今又出来一个分批收礼的,一个小小的婚宴,怎一个“乱”字了得啊。这些干部为了所谓的“面子”,还想成全纪律的“里子”真可谓是绞尽脑汁、花样百出。那么,这些干部如此挖空心思的钻漏洞,难道只是为了所谓的“风光”吗?
为倡导移风易俗,促进党风廉政建设,中央对党和国家工作人员的婚丧嫁娶有明确规定,不准大操大办,婚礼宴请人数一般不得超过200人,婚嫁双方同城合办婚宴的,宴请人数不得超过300人。
这不,甘肃人社局的罗安义就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盘”,赤果果的钻了这规定的“漏洞”。在为儿子办礼婚宴时先是在《婚庆事宜报告承诺书》上郑重承诺严守相关规定,邀请参加婚礼的人员限定在亲属范围之内,后又分4次共宴请480人,而多数为非亲友人员。这完全背离了当初的承诺。直至被组织调查那一刻起,他的“如意算盘”彻底落了空。
不可否认,结婚是人生大事,为人父母当然希望给孩子办一个风光的婚礼,这是人之常情。但是,对于党员干部来说,“常情”的前面还要加上纪律的约束,不可简单的与群众相比较。更何况中央三令五申,严禁干部大摆筵席、大肆吃请,严禁大操大办红白喜事。禁令当前,领导干部更该带头遵守。然而,一些干部频频“出招”以期绕开纪律,所谓“事出反常必有妖”,在这“义无反顾”地违纪背后必然还有“不为人知”的“动力”。
在中央推进基层党组织和纪检组织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的风潮下,作为领导干部应时刻警醒,履行好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撇开“面子”张张嘴,扔下“身段”动动腿,管好下属,提升能力之窗,打开监督之眼,莫让不良风气在自己眼前溜走。
纪律也是有底线的,不要妄图用自己的小伎俩去触碰,因为纪律的“屁股”终究摸不得。更不要和“四风”套近乎,否则,终将会成为组织的“害群之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