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维宝:国考热降温源于何
今日,2016年度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公务员录用考试公共科目笔试将拉开战幕。这次国考,2.7万个招录名额共吸引了近140万人报名,招考人数创历史新高,但是,平均竞争比却是5年来最低,也有媒体用“最好考国考年”形容本次招录。(11月29日中国新闻网)
长期以来,公务员职业的稳定性都具有巨大的吸引力。有数据显示,我国每年被正常辞退的公务员占总数的比例为0.05%左右, 而一般正常企业的淘汰率则高达5%~15%。天壤之别的淘汰率在经济下行的情况下的时候,当然会让人更愿意投入其怀抱,以获得稳定和安全感,所以国考热一直未得到有效降温。
公务员考试可谓“千斤万马过独木桥”,甚至有人发出了“死也要死在体制内”的感叹。时过境迁,公务员行业也遭遇了降温,考试热度不如以往,现象令人深思。笔者认为国考热的降温主要源于就业形势与国考内外机制的变化。
首先,人社部更加注重报名诚信与否,明确报名信息必须真实准确,并表示要将一些不诚信的报考行为列入诚信档案库。这类措施也让不少不符合报名条件却想碰运气的人放弃了报考,挤出了往年报考数据虚高的“水份”, 同时加之今年考试作弊入刑的最严考试的到来,也击退了部分有侥幸心理的考生,这是今年国考报考人数下降的又一重要原因。。
其次,公务员的灰色收入和隐形福利越来越少,当淘汰机制逐步建立,公务员职位不再是铁饭碗,公务员热降温就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再次,国考招考门槛较高,基层工作经验、严格的专业限制、高学历等要求都让很多应届生和专业不对口的考生无法报考。
其实,公务员就是一份职业,应该回归“服务本位”。公考热的降温,社会大众对于公务员的认识日益回归理性,这也何尝不是一个好现象。公务员不是唯一创造价值的职位,与其人们都一股脑的去挤公务员的独木桥,倒不如多一些理性的选择和思考,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点,结合社会需要去选择自己的职业,让人力资源能够得到合理配置,这样才是正常的职业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