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杂文 >乱谈八卦 >盘点五花八门的官员绰号

盘点五花八门的官员绰号

2015-11-30 13:49 作者:快乐每一天 阅读量:1909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近期,有媒体盘点了一些落马官员五花八门的绰号——“推土机市长”、“拆迁大佐”、“玉痴省长”、“发审皇帝”、“武爷”、“搞定哥”等等。文章称,这些对官员形象的别样概括,实际上暗藏不少“信号”。

我们俗话说的Y字号,书面语言上叫绰号,是一个中性词,有善意的褒扬,也有讽刺反感。看得出来,老百姓给这些官员的绰号,分别都有侧重,指向了一些官场陋习和违法违规行为,简单归纳起来有这几类: “大拆大建型”,如“季挖挖”、“李拆城”; “滥用职权型”,如“发审皇帝”、“规划之神”; “贪腐堕落型”的,如“玉痴省长”、“许三多”、“表哥”……可以说,每一个绰号都一目了然地说明了官员“擅长的一面”或者体现了某一方面的能力,这些官员的绰号充分表达了老百姓对其行为的讽刺和不满,也警示着官场中行走的人。

按照国家城乡一体化的总体规划,我们的各类城市要发展,必然面临拆拆新建等问题,但这种拆建后新建显然应该是有规划和步骤的,是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的,是要讲究科学性和合理性的,是符合地区实际的,更重要的是建立在尊重民意的基础之上的。但象“推土机市长”、“拆迁大佐”等这些官员之所以在这方面获赠绰号,那是一味的追求所谓的“政绩”,好高骛远,好大喜功,总认为“我的地盘我做主”,根本不考虑过投入产出和公众感受,更谈不上胸怀祖国,着眼未来的发展,福及子孙后代。

再说某一些官员的“雅好”,喜好古玩、玉石、书画、摄影等等。按现行的体制,国家公职人员的合法收入来满足这些爱好的能力是及其有限的,玩不起这些收藏是显然的。于是民间就有了“不怕领导讲原则,就怕领导没爱好”的现象,某些手握权力的领导的“爱好”便成了投机分子的攻略。近年来,媒体频频爆出落马官员家中“珠光宝气”、查出价值连城艺术品的新闻,便是这些官员“雅好”的真实写照和证据。

我们党一直教育我们的领导干部要清正廉洁、踏实做事、低调做人、当好人民的公仆。有些人将某些官员称“爷”、称“帝” ,十足霸气。无论到哪儿,动辄前呼后拥、一呼百应、众星捧月之类的现象,实际是在助长他们的威风,在被称“爷”、“帝”的背后,是官员角色的错位和官场生态的败坏。官场不是江湖,乃是为大众服务的平台,更不是谁耍威风、“呼风唤雨”之地。

这些绰号背后都是有故事的,更体现了一些歪风邪气甚至隐藏着违法犯罪。盘点这些绰号,不仅仅是为了对违纪违法人员的惩处,更重要的是对身处官场的党员干部以警示,“惩前毖后”,“治病救人”,见不贤要思正己,改掉自身易犯的错误、不好的习气和倾向,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不要等到已然成了坏的典型甚至“阶下囚”才想起抹心酸泪,唱“忏悔诗”。

笔者认为,这些绰号背后暴露出的问题和现象,归根结底还是指向了“用权”二字。肆意拆建、称王称霸也好,贪腐堕落、骄奢淫逸也罢,一方面,暴露出某些官员对权力的认识出现偏差,认为有权、在位就能为所欲为,把公权力当成了谋私利的工具;另一方面,也暴露出我们的制度对官员权力的规范、监督和制约还有不到位的地方。在一些地方,领导班子表面是集体决策,实际上还是“一把手说了算”、换个领导就换蓝图的情况屡见不鲜,“审批一支笔”给腐败创造的便利也是有目共睹。

我们来盘点贪官绰号的意义,不外乎是将他们背后的行经暴露在阳光下,正视我们制度存在的问题和漏洞,进而展开有针对性的改革。正如一些专家所说,“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把问题官员尽早清除出去,把人民利益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最小限度。”

自从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提出的“依法治国”,大力弘扬“正能量”,下狠手惩治腐败。我们绝大部分领导干部还是好的,为政清廉、克己奉公,被称为“孺子牛”、“好公仆”,我们期待这样的官员今后越来越多。“实事帝”、“亲民姐”、“两袖清风哥”,这样的绰号官员多些。

作者:李何博敏 电话:18160133177邮箱:346661786@QQ.COM 地址:四川绵阳梓潼 邮编:622150

其他人在看啥

    《盘点五花八门的官员绰号》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