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重拳,下猛药,惩治“蚊蝇腐败”势在必行
节日期间,河南省平顶山一村会计代表村两委慰问一户贫困群众,趁人不注意将200元慰问金中的100元据为己有。100元钱甚至不够一餐饭钱,但侵害的却是弱势群体的利益。(2015年12月01日05:28:57,来源: 京华时报)
村干部竟连100元钱要贪占,并且是从对贫困户的慰问金中抽出来的,此行为与村干部的身份是截然相反,100元甚至不够一餐饭钱,都能看上眼,足证其贪婪之心,已到了大小通吃,雁过拔毛的境界。100元虽然不多,但这100元可能就是贫困群众一个月的生活费,其行为侵害的是弱势群体的利益,性质相当恶劣。对于这类村干部,相关部门就应当出重拳下猛药及时予以严惩,以做到对于腐败苗头抓早、抓小,及时正风气纯队伍。
从今年各地通报多种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蚊蝇腐败”案例看,虽然涉事人员职务小、金额不多,但点多面广如蚊蝇扑面。这些基层干部从“养命钱”“救灾钱”到“孩子钱”“死人钱”,什么钱都敢贪,花样繁多,窝案频发。如广西陆川县在查处乌石镇那囊村干部贪占低保款、危房改造补助中,5名村干部被“一锅端”,同时顺藤摸瓜发现了镇规划站原站长李某等人的违纪问题。这些案件就发生在群众身边,扭曲社会公平正义,群众对此是深恶痛绝的,其直接影响了基层干部的形象,损害的了党和政府的形象。何况,如不加以遏制,“小”可变“大”,“蚊蝇”可变“老虎”,及时有效的遏制蚊蝇腐败是势在必行。
自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反腐之风劲吹,彰显了中央反腐败的坚定决心,鼓舞了群众,聚积了民意。中央的雷霆“打虎”行动成为群众街头巷尾谈论的热门话题,但是和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还是芝麻绿豆大小的“苍蝇式”腐败。因为这些“苍蝇式”的腐败往往是群众反映最为强烈的问题,往往存在于一些小事之中。而恰恰是这些看似小事,让一些干部胡作非为,拿着鸡毛当令箭,吃拿卡要,不然故意刁难。林林总总,久而久之让群众对政府产生怨气,这些怨气长期堵塞在人机体的毛细血管之中,细胞缺乏氧气,自然就会死亡。因此出重拳下猛药惩治“蚊蝇腐败”刻不容缓。
要出重拳下猛药惩治“蚊蝇腐败”还需要多个部门,多管齐下,标本兼治一是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彻底铲除“苍蝇”式腐败的文化土壤,在全社会营造风清气正的环境。二是完善体制机制建设,将权力关进用制度编制的“笼子”里,从源头上预防“苍蝇式”腐败的发生。三是加强对权力的监督,畅通监督渠道,压缩“苍蝇”式腐败的生存空间。四是强化案件查处力度,坚决惩治腐败,全力遏制“苍蝇”式腐败的蔓延势头。村级治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广大农村人民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农村的长治久安,关系到党在农村地区的形象,“民为邦本,本固邦宁”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苍蝇”式腐败的村干部,侵犯了职务行为的廉洁性,造成公权力或公共资源的滥用,直接损害了群众利益或公共利益、影响社会公平正义。因此,出重拳下猛药惩治“蚊蝇腐败”势在必行。
海棠依旧
2015年12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