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不能涛声依旧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强调要科学谋划好“十三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并提出扶贫“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要求做到六个精准:对象要精准、项目安排要精准、资金使用要精准、措施到位要精准、因村派人要精准、脱贫成效要精准。脱贫不能涛声依旧的老是输血,要对症下药,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帮助贫困人口凭自己的劳动脱贫。
扶贫要从实际出发,尊重群众意愿,才能避免“花架子”,找到脱贫致富的“金点子”。只有贫困群众愿意干,乐意干,自力更生才能真正避免落入脱贫后再贫困,再脱贫再贫困的怪圈。要实现有效脱贫,且脱贫后不返贫,光靠输血式的救济难以持续,必须重视建立开发式、造血式扶贫机制,注意挖掘当地潜能、激活内生动力、自身潜力和勤劳双手,在寻找脱贫致富方法中不断提高自我发展能力
扶贫要因地制宜,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摸清市场行情,然后确立扶贫项目。不能胡乱立项,那样不但不能使贫困群众实现真正的脱贫,还可能打击贫困群众的积极性。
脱贫关键在人,要加大教育的投入,提高贫困人口的劳动素质。扶贫关键是在扶智,只有贫困人口的劳动素质得到提高,才是从根本上改变贫困的重要途径,变“输血”为“造血”。不仅要“授之于鱼”,更要“授人以渔”。要善于把贫困和扶智与扶志结合起来。把“输血”与“造血”结合起来,想方设法增强“造血”功能,把贫困户的志气扶起来,让其看到光明的前途,使其从心理上能够自立;把贫困户的“智力”扶起来,帮助他们掌握致富的本领,让他们能够用自己的双手摘掉“穷帽子”,确保扶贫工作顺利开展。(作者:yg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