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旋:国考“降温”与否尚不能轻易论断
今年国考招录人数突破2.7万,比去年增加了5000余人,创历史纪录。与此次国考招录人数再创新高相对的是,招录和报考过审人数的比例首次下降至1:50,被称为“最好考一年”。与此同时,这也被外界解读为国考降温的信号。令人觉得“降温”是在于国考竞争比的下降,从招录和报考过审人数的比例来看,其从2010年的93:1,下降到此次的50:1。但其中不可忽视的原因是,国考招录人数的不断创新高。(12月1日光明网)
2016年公务员国考已经结束,招录和报考过审人数的比例首次下降至1:50,被称为“最好考一年”,这个指标仿佛构成了国考降温的有力证据,事实难道真的是这样吗?201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热真的降温了吗?
前些年大众媒体多会对热得发烫的国考“口诛笔伐”,期冀着国考合理“降温”,今年共有139.5万人通过招录机关资格审查,是5年来的最低谷,近93万人实际参加考试,超46万人“弃考”,实际竞争比降至33:1。这两个“高含金量”数字的连续双降,貌似预示着国考“趋冷”不可避免,然而国考的冷热仅从报考人数、竞争比去衡量,难免有失偏颇。国考到底“降温”与否?还需冷静分析,不能忙着盖棺定论。
先从报考过审人数入手,139.5万确实比15年的140.9万减少了1.44万,但较去年也仅仅减少了1%而已。纵向来讲,如果只有1%的上下浮动,统计学上是断然不能作出升降趋势的定论。
言以蔽之,断言国考“降温”还时日尚早。联系起当下公务员培训市场的火爆、公务员辅导书的畅销,国考温度并无大降。其实国考是社会就业的一种渠道,片面渴求其“无人问津”的冷场也是不可取的。不论体制内外,我们都需要人才,与其期待国考“降温”,还不如畅通体制内外人才流通的渠道,真正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