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央:扶持群众脱贫重在防止“返贫”
昨日,兰州市委宣传部召开新闻通气会,对全市双联工作情况予以通报。目前,全市已有209个村实现整村脱贫。2014年底,按照农民人均纯收入2800元(现价)的脱贫标准,还有贫困人口13.95万人。今年全市预计有12万人脱贫,贫困发生率将降到2%以下,实现全市整体脱贫。(《西部商报》12月10日)
兰州市大力建设小康村,通过扶持产业发展、强化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开展技能培训等方式,实施村有一个主导产业、户有一个致富门路、劳动力掌握一门致富技能的“三个一”工程,真联实帮、真抓实干。经过4年的不懈努力,全市已有209个村实现整村脱贫。可以说成绩非常可喜,在其未来规划上,将致力于每年建设百余小康村的目标,确保 2020年与全省全国一道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跨越阶段,扶贫攻坚是这场硬仗最关键的一步。上至国家,下到村落,都打响了一场扶贫攻坚战,力争以脱贫带来群众生产生活质的飞跃,以脱贫为群众谋实实在在的利益,以脱贫搭建起奔小康的桥梁。各地纷纷在抓致富门路,抓基础设施,抓城乡环境上给贫困村落带来一次全新的改变。
经过不懈的努力,成绩着实让人惊喜。但在成绩背后,笔者也感到一丝隐忧,目前,全部的干部力量都用在了脱贫上,但却少有将目标放在其后续发展上,若后续不给力,那么所谓的脱贫也不过是搭建了一个好看的空壳子。这也就是说,扶贫,不仅要真扶贫,扶真贫,还要真脱贫。
现在的贫困村贫困的主要原因在于,交通闭塞,缺乏特色产业优势支撑。但在解决了道路问题,基础设施问题,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问题之后,如何保证产业后劲便成了关键。众所周知,对于农村,发展特色产业,最接地气最管用的便是蔬菜水果或特色植物种植,或者借助山清水秀的环境优势发展乡村旅游业。但大多数特色并非孤品,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要让特色有人来消费,要拓宽增收致富的渠道,就需要政府部门多挖掘,多探路,不仅要搭建好舞台,投入资金,更要打好宣传仗,吸引观众,更要组织指挥好群众,唱好一台增收致富的大戏。
所以说,扶贫容易,脱贫难。政府部门,在扶贫攻坚上,不仅要追求量变,更要追求质变。不能搭建好台子等着群众自己唱大戏,要扮演好指挥枪的角色,帮助群众解决好采购、生产、销售等一系列问题;不能只做引路人,带了路就撂挑子,要挖空心思,致力于将产业做大做强,让群众的生活更上一层楼。
扶贫是一场你进它就退的拉锯战,没有休止符。扶贫治标,创收才治本。各级政府,不仅要集中火力打好扶贫攻坚战,更要在扶贫后劲上加大马力,帮群众脱贫致富服好务,避免再次返贫,才能支撑起小康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