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杂文 >时事评论 >文文:不必对28岁女县长“过度忧虑”

文文:不必对28岁女县长“过度忧虑”

2015-12-17 08:25 作者:作者 阅读量:1244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28岁出任副县长的刘亚萍,因在县政府官网上公布的履历不全身陷“履历门”,连日来被网友持续“追问”。12月11日,这一事件有了最新进展,当日下午,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县政府官方网站公布了该县副县长刘亚萍的完整履历,确认其28岁时由榆林市编办政秘科科长成为子洲县副县长,并于2011年到神木县任职。(12月12日人民网)

时下,确有一些地方借“破格提拔”年轻干部之名,行违规提拔之实。社会舆论的关注和质疑起到很好的监督作用。但是,一有年轻干部破格提拔,就要对其提拔是否公平公正“过分忧虑”,却是大可不必。其实,年轻干部破格提拔的案例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最年轻的市长、最年轻的局长、最年轻的镇长等常见于网络报端,“年轻干部提拔”如此触动公众的神经,究其原因是公众受传统的选拔干部要论资排辈的思维影响,看到年轻干部被提拔任用时,习惯性将这些被提拔的年轻干部和“萝卜”、“背景”联系起来,认为年轻干部都是靠“背景”升迁,背后必定有“猫腻”。

当然,我们不否认,少数地方和干部的暗箱操作、“萝卜招聘”,极大地影响了干部选任的公平度。但我们不能一以概之,不能把所有的年轻干部选拔都看成是有“黑幕”。 正所谓“有志不在年高”,年轻并不是束缚个人能力的紧箍咒。毛泽东28岁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周恩来26岁任黄埔军校政治处副主任,邓小平23岁担任中共中央秘书长,正是这些“年轻干部”在当年叱咤风云,干出了改天换地的大事。

培养选拔年轻干部是关系到党的事业薪火相传、后继有人的战略选择。如果不有计划地培养选拔一批优秀年轻干部,终会面临后继乏人、无人可用的困境。然而,选拔年轻干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然有一个逐步推进完善的过程,这其中难免会有一些问题或者波折。要用发展的、辩证的眼光看待年轻干部提拔中出现的问题,得看得远一些、想得深一些,多一些宽容、多一些理性、多一些支持,不能因噎废食、一叶障目,更不能将“个别”问题扩大化,对选拔使用年轻干部整体产生怀疑、过度焦虑。

其他人在看啥

    《文文:不必对28岁女县长“过度忧虑”》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