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央:看“5000元封口费”的罪与罚
汪某,某县工商局长,中共党员。当地纪委在接到关于汪某接受服务对象宴请并收受“红包”的举报后,因担心受处分,不仅退还了红包,还给了5000元封口费,给组织调查在客观上造成了困难。(中纪委监察报,12月21日)
最终,不仅“封不了口”,还 “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在执纪治党越往后越严的高压态势下,这些还在负隅顽抗的官员,不过是苟延残喘,最终都会拜倒在强力的执纪利刃之下。
目前,像汪某这般对抗组织调查的,仍不乏其人。有的提前预谋找人串供,甚至提前模拟纪委问话,确保胸有成竹;有的在案发前与亲属共同研究纪委的办案方法,妄图“知己知彼”;还有的在听到纪委要调查他的风声后,四处打探消息、托人说情,幻想“权力庇护”;还有的,只交代证据确凿的,对一些事实还不清或未被掌握的犯罪事实只字不提,还想减轻罪行。这些干部,总在绞尽脑汁、变化花招对抗组织调查,总想成为“漏网之鱼”,但即使如此运筹帷幄,但最终他们也未能成为贪腐路上的“常胜将军”,其百般周旋现在看来不过是哗众取宠,与求神拜佛如出一辙,只能是“掩耳盗铃”。
其实,相比事前就想好对策,给了5000元封口费倒显得弱智的多,更像是病急乱投医。这种行为反而会暴露其行踪,这样看来,纪检部门的提前问话倒有点故意“打草惊蛇”的意思,最终逼其现出原形。
但不论何种方法,其初衷都一样,都是在拖延时间,在隐藏自身的罪责。可见,贪官与纪检部门更像是展开了一场拉锯战,是场关于罪与罚的战争。纪检部门只有毕其功于一役,才能逐个击破,占领反腐高地。
这些腐败官员,典型的“死鸭子嘴硬”,只要还有反抗的机会,只要还有回旋的余地,只要没被判罪,都得挣扎一翻,狡辩一翻,妄图减轻甚至逃避惩罚。这就意味着在反腐的道路上没有轻松的路可走,每一个贪腐官员都是一块硬骨头,要啃下去,就必须以坚定的意志力,敏锐的洞察力,久久为功才能让其缴械投降。
反腐败斗争就是一个四处“碰壁”的过程,遇到的阻力绝不仅仅是“5000块钱封口费”。要拨开乌云见日月就要有长期作战的准备,要铸造铁纪利刃,才能势如破竹,扫清反腐败斗争中的“阻力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