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妨少一些电视问政,多一些实际行动
2015年武汉电视问政“期末考”25日晚正式拉开帷幕,以“聚焦承诺整改,推进城市治理”为主题。当晚问政短片更是曝光政府官员一年前承诺整改的问题,时至今日仍未解决到位。(12月26日,中国新闻网)
电视问政是群众参与民族监督、民主自制的有效载体,是倾听民声、关乎民生、解决民难的重要平台,也是拉近群众与政府之间距离的重要途径。有了电视问政,党员干部就不敢在众目睽睽之下随意夸下海口。
武汉电视问政举办5年以来,聚焦承诺整改突出问题50个,近100位承诺单位党政“一把手”走进演播室接受问政,成绩斐然,但“沾沾自喜”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部分单位、部分官员的承诺还没兑现。
比如,武汉市黄陂区政府负责人年初承诺解决姚集“百兴街”挖山建房无证销售问题,必须给居民把“两证”办到位,如今时隔近一年,“两证”还没办下来;江夏区大桥新区大桥村排污管直通鱼塘,污水流向汤逊湖导致渔民损失惨重问题,当时江夏区领导曾现场表示,“要进行雨污分流,保障承包户的利益”,可如今一年6个月后,该项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反而污染越来越严重导致渔民绝收。
虽然,领导当时的豪言壮语给百姓带来了福音,但也不过是镜花水月,一下电视就一拖再拖,甚至想不了了之,看来承诺终究只有在说出口那一瞬间是真的。百姓翘首期盼“电视问政”能够解决他们生活之忧,但在被百姓问得脸红、出汗的场面,领导们纷纷选择了解自己尴尬之围,而以求自保。
本以为电视问政能助官员“一臂之力”,但屡屡实践表明有多此一举之嫌。五年了,仍有问题悬而未决,不得不让人疑窦重重:是工作人员能力有限?还是电视问政本身就是在走过场?百姓所需、所急、所想需要通过电视问政得知,那么多国家公职人员在日常工作、生活中都未曾发现这些民情、民意,而偏偏只有老百姓才能道出个一二三来,难道是机缘巧合?还是只有百姓在过日子?抑或是对百姓之事根本就没走心?
光说不练假把戏,毫无意义。听民声、了民意、解民困、得民心,不妨少一些“虚情假意”的电视问政,多一些真心实意的实际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