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戳问题干部的“痛处”
“动员千遍,不如问责一次”。现实中,有部分干拿尺子量别人不量自己,对宣传教育引导,甚至是警示无动于衷。这就要求相关部门要加大惩戒的力度,提高预防问题干部出现的预见性和政策针对性,真正通过制度建设,执纪问责等方式戳到问题干部的“痛处”。 要抓住党规党纪这条主线,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强化对党员干部的严格要求和关心爱护。严格排查风险点,把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作为纪律审查重点,聚焦生冷硬推、吃拿卡要、与民争利、欺压百姓等“四风”问题,基层党员干部在“三资”管理,惠农补贴、低保医保资金管理使用等方面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以及执法、监管、公共服务等窗口行业和领域违规收费和收红包、购物卡等方面的突出问题,严肃查处党员干部违规违纪问题。要戳中要害,不遮遮掩掩,要执纪必严,不搞法不责众。同时要积极转变执纪方式。注意把握运用 “四种形态”,让工作生活中的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常态,提高干部的警醒意识;党纪轻处分和组织处理要成为大多数;对严重违纪的重处分、作出重大职务调整应当是少数;而严重违纪涉嫌违法立案审查的只能是极极少数,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原则逐步加大轻处分和组织处理的比重,努力实现对党员干部的严管厚爱。要打早打小,早提醒早教育,努力将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加强信息化建设。通过“互联网+”,深化监督平台建设,将监督平台延伸到镇村,建立专业化的队伍,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提升能力素质和工作的规范化水平。以此让问题干部无处遁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