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选贤任能说开去
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躬亲庶政,不舍昼夜”的司马光……古代的诸多贤臣名相因贤能留名,而重用他们的皇帝也因知人善任而传世,辉煌盛世的开创归恨到底源于人才,从察举制、征辟制、九品中正制到科举制,对人才选拔的重视古而有之,我们党历来重视选贤任能,把选人用人作为关键性、根本性的大事。
我国公务员录用和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制度创建于80年代初期,让有才能的人可以“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这得益于改革开放以后的政治气候昌明、经济发展迅猛、文教事业兴盛、人事制度革新。经过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完善,我国已经形成了覆盖面广、制度完善的人才录用选拔体系。
2010年,河北省首次面向全省竞争性选拔优秀年轻干部上下交流任职,在国内首次将竞争选拔与上下交流相结合,在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积极推进干部交流工作、加强县级党政领导班子建设、优化省直机关干部队伍结构、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和能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时隔5年后,河北省再次在全省范围内公开选拔年轻领导干部,并且首次在全省范围内组织统一的省直机关公开遴选公务员考试,这在这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机遇、河北减产能调结构的大难题面前,显得尤为重要,只有人才辈出才能事业兴旺。如何从基层发现、任用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不仅事关优化干部结构、保持干部队伍活力、提升干部队伍素质,更关系到遏制贪腐、改善民生、促进发展的大局。
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选拔人才务必要实。广阔的基层是中央决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起着上传下达的关键作用,干部到基层培养,干部在基层成长,干部从基层选拔,也是我们党培养执政骨干的一贯方针。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只有在基层这个改革发展的主战场、维护稳定的第一线、服务群众的最前沿沉下心来、甩开膀子,经过实干、苦干的干部才更接地气、通民声、懂国情。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任能干部一定要严。对一个干部的评价要经过笔试、面试、考察等多渠道、多层次、多侧面地深入了解,从干部对重大问题的思考、对群众的感情、对名利的态度、对复杂问题的处理等方面综合考察一个干部的见解见识、品质情怀、境界格局、能力水平,从而选拔出谋事实、创业实、做人实的干部到更高的领导岗位上发挥才干。
公开、公正的选拔能让有家国情怀、理想抱负、热情干劲的年轻公务员看到上升通道,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激发出人才创业干事的积极性,形成“用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的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