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组工干部队伍
组织部门是党委的重要职能部门,肩负着管理党员、管理干部和管理人才的重要职责。组织工作的特殊性以及党的建设不断创新发展,对组工干部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胡锦涛同志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真正把组织部门建设成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模范部门,把组工干部队伍建设成为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的过硬队伍。那么如何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组工干部队伍,便是当前组织工作在新形势下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当前组工干部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
几年来,虽然在组织系统中开展了“三讲”、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树组工干部新形象”等一系列主题教育活动,使组工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但对照建设高素质组工干部队伍的标准和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知识面比较窄,视野不够开阔。在组工干部队伍中,经济、法律、管理专业的人员较少,复合型人才不多,能力结构不是很合理,调出组织部门的组工干部,大部分流向党群工作岗位,给人们的印象是“组工干部只会干党务”。同时,在农村城市化、经济产业化、文化多元化的新形势下,一些组工干部存在单纯的组工观念,就自身抓自身,就组工抓组工,缺乏创新意识,缺乏应对新事物、新情况的本领。
(二)业务不很精通,作风不够扎实。有些组工干部特别是近年来新进组织部门的同志,虽然文化程度较高,但对组织工作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不太熟悉,思路不明,措施不实,开展工作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一些组工干部联系群众、服务基层的能力不强,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不够,调查研究不够,对基层情况不熟悉,对群众的需求和困难不了解,不能帮基层、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三)学习不够深入,写作能力不够强。由于事务繁多,系统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组织工作提出的新形势和新任务的时间较少,学习的广度和深度都不够,部分年轻的组工干部对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实践中,老组工干部铸就的政治坚定、公道正派、廉洁勤奋、求实创新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体会不深,学习不够,遇事懒散,不求上进。部分组工干部的文字功底和口头表达能力不高,有的组工干部不能熟练掌握现代化办公技术,仍然在采用传统的办公手段,工作效率较低。
(四)心态不够平和,创业意识不够强。部分组工干部只比较进如组织部门时间的长短,不比较工作贡献的大小,认为谁先进组织部就该先提拔谁,打不破论资排辈的陈旧观念,缺乏干干净净干事的意识,不能守住清贫、耐住寂寞、稳住心神,缺乏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
二、组工干部队伍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组工干部队伍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观的因素,也有客观因素,概括起来,主要可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组工干部自我约束意识不强,忽视对自我素质的锤炼。由于组织工作的重要性和特殊性,人们往往对组工干部高看一眼、比较尊重,部分组工干部因此自我感觉良好,自视素质比别人高,对人要求多而严,对己要求少而宽,在思想上放松下来,昏昏然中遗忘了去提高和完善自己能力的必要性。有些组工干部自认为在组织部门工作,政治待遇比他人优越,事业心、进取心逐渐弱化,马马虎虎应付工作,忘却了学习和提高,不能主动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新理论,不能主动探索新形势下如何做好组织工作的新途径、新办法,其综合素质和能力在消极等待中日渐消弱而变得平庸。
(二)组工干部教育培训的力度不够,忽视对其能力的培养。工作中,往往是重组工业务、轻能力建设,有时只重于下指标,交任务,压担子,而对组工干部教育培训不够,年终考核也忽视了对组工干部的个人素质、政治理论水平、业务知识水平的考评。在教育培训工作中,也往往是“传帮带”、“以会代训”、“以干代学”等代替了系统的业务培训。同时,作为干部培训工作的组织者和实施者,一方面培训别人多,培训自己少,缺乏自我“充电”的机会;另一方面是单一业务培训多,复合型内容培训少,自我“充电”内容比较单一。
(三)组织工作的运行机制不完善,忽视对其综合素质的培养。组工干部工作大多局限于党务工作范畴,很少介入经济工作,不了解其他工作,自身的视野和实践范围变得狭窄。再者,从组织部门调出去的组工干部,大多是安排做党务工作,缺乏经济建设、社会管理等能力和本领。三是组织系统中在提拔干部、解决职级、评优表彰时,往往凭资历、看年头,搞平衡照顾,干好干差一个样;工作中,平时强调组工干部要做表率、“当人梯”、作奉献的多,关心组工干部成长,帮助解决实际问题的少,对组织部门干部正常的提拔、使用、交流也往往左顾右盼,生怕与其他部门不平衡在外界会产生什么议论。另外,组织部门宣传、表彰本系统的先进典型、先进事迹也做得不够,从而导致组织部门的自身建设和组工干部能力建设缺乏内在的动力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