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央:干部上班打瞌睡监管不该也“打盹”
在武进汽车城服务中心的车辆购置税窗口,国税局的一名工作人员竟然在上班时睡觉,引起网友热议。武进国税窗口的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常州本地媒体采访时称,2015年12月31日,有工作人员在工作时间打了个盹。(中国新闻网 1月7日)
原以为官方回复后便可了事,但戏剧性的一幕又出现了,据爆料照片显示拍摄时间是12月23日,在回复中却神奇的变成了12月31日,这样一转,让公众原本就不多的一点“情有可原”彻底消失殆尽了。时间错位,说明两个问题 ,一是打盹的经常打盹,二是监管的故意搪塞。不管怎么说,该单位对于干部打盹这件事的“宽容”都昭然若揭。
一件小事引发众怒,自然不是干部打盹的问题,而是监管打盹的问题。对于眼皮子底线的干部作风问题,不仅不友善提醒,反而遮遮掩掩,帮着开黄腔,试图以种种所谓的理由蒙混过关。就算真的如其所愿,蒙混过关,那下一次,是否还会为另一个作风问题 “挺身而出”?如此下去,作风病就变成了传染病,蔓延至整个队伍。
诚然,工作忙、身体不佳、生活琐事缠身难免体力透支,偶尔打盹也并非不可原谅,但情是情,理是理,纪律的戒尺绝不可被情感“掰弯”。这样的一隅也折射出当前作风监管的常态。对于干部作风监管,个别单位总习惯于“胳膊肘向内拐”,失之于宽,失之于软。自认并非大问题,就将纪律的红线一次次拉低,自认都是自己人,实在不好求全责备,自认情有可原,实在不必吹毛求疵。但殊不知,偶尔会惯出经常,破窗效应下,不正之风很可能被“扶正”。
干部作风无小事,必须防微杜渐,在原则上绝不退缩。在监管上,不防学学老炮儿六爷的较真儿。他遇事总强调一码归一码,对规矩誓死捍卫,在情感上倾囊相授。对于干部,情感的付出在于帮其解决困难,而不在于帮其掩盖过错。须知,对干部“严是爱,宽是害”,要先讲政治讲规矩再讲人情。
监管打盹不容忽视,不能总让群众来“找茬”。如何从严从细,即考验纠正不正之风的决心,也考验监管的艺术。对于作风监管,莫想着“不该看的不看”,还要瞪大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