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杂文 >乱谈八卦 >治理档案“变脸”还需“倒查”治标、制度治本

治理档案“变脸”还需“倒查”治标、制度治本

2016-01-21 08:16 作者:琥珀 阅读量:977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中组部为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从严管理监督干部要求,在全国部署开展干部人事档案专项审核工作。截至目前,420人因档案造假受到组织处理或纪律处分,186人因档案问题被记录在案。(1月20日,中国纪检监察报)

干部人事档案是记录干部人生轨迹的重要凭证,也是国家举贤纳才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也正因为其重要,部分想走捷径晋升的党员干部便将在档案上打起了小算盘。一段时间以来,像“年龄越填越小、工龄越填越早、学历越填越高、身份越造越假”干部档案造假事件屡见报端。从表面上看,干部人事档案造假无非是无伤大雅的变个字、多句话。然而“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寥寥几笔的“勾勒”却潜移默化的蚕食了制度的公允、抹黑了党的形象。

不可争议的说,档案造假也是一种腐败。近日,中组部频频“点名”全国干部档案,亮剑直指档案造假。而面对“420人因档案造假受到组织处理或纪律处分,186人因档案问题被记录在案”结果也是战果累累。中组部毫不手软的对档案造假者进行查处,充分的体现了国家对档案造假坚决打击的决心,也对哪些心存侥幸想造假的人起到了有力的警示和震慑作用。档案存在问题就不能提拔或重用,要想“问渠那得清如许”当然还得有档案清白这源头活水来。应当说,此次中组部的这次“动真格”在此阶段已取得成效,但不能止于此。

“治国先治党,治党先治吏。”党员干部之间良性竞争能激发干部队伍活力达到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的目的。而通过“弹簧年龄”、履历“整容”、背景“洗白”等恶意竞争获得的“八面威风”在中组部的鹰眼下势必如白驹过隙一样随风而逝。干部人事档案造假是缺乏法律法规约束的利益诱惑所导致的结果,更是缺乏技术支撑的监管不力所导致的结果。亦是因为如此,各地政府围绕干部人事档案坚持推陈出新、“清淤”与“防污”并举,制定出台更加有针对性的制度规定和细则办法,从制度和技术层面为“档案造假”安装上了“监控器”。

整治干部人事档案造假需由表及里,开展专项审核只是表,弥补制度漏洞才是里。某些干部之所以热衷于档案造假莫非就是想“挣面子、占位子、图帽子、捞票子”。所以,要真正实现“不敢造假、不能造假、不想造假”,还须惩防并举、重拳出击。一是加强体制建设、科学用人,可以将能力作为衡量标准的标尺,淡化学历、年龄等因素。二是要加大对当事人和责任人的查处力度,“凡提必审、凡转必审、凡进必审”,每发现一起都要全程倒查,一经查出,严肃追究、严厉惩治。

不管怎么说,中组部在治理干部档案造假这场“战役”中,首战告捷、大振民心。但反腐工作永远在路上,只有不忘初心的坚持下去战斗下去才能还政治生态圈一抹春色。

其他人在看啥

    《治理档案“变脸”还需“倒查”治标、制度治本》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