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杂文 >乱谈八卦 >“投其所好”应选好对象

“投其所好”应选好对象

2016-01-30 11:38 作者:一米阳光 阅读量:854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春节将至,春晚的节目又刮起了激潮,2015年春晚的开心麻花沈腾、马丽的《投其所好》现如今仍历历在目:这个小品用犀利的语言和独特的视角让我们看到了官场上看不到的黑暗或者已经习以为常的手段,在小品中马晶晶为了拍新上任的领导的马屁,让单位的临时工郝建放着本职工作不做,专门练习打乒乓球,就是为了投其所好,让新上任的领导对自己“刮目相看”,最终结果是什么领导听不到“实话”“真话”,用社会心理学解释是:每个人关于自我的看法很大程度上都源自社会他人的反馈,而本人又本能地偏爱他人的赞许。

有媒体报道指出,一些党员干部一旦走上了重要得领导岗位,就如进入社会练习和人际交往的围城,得到的情况都是是二手的,看到的信息都是过滤的,想听到真话、看到实情并不容易,尤其是关于自己的。就如小品《投其所好》里面说的这位新任领导的乒乓球技术平平,当副局长的时候是第二名,而当上局长就变成了第一名。

其实,小品《投其所好》中的现象是日常生活中提炼出来的,也并非孤例,只要是掌握了巨大权力而又没有受到有效监督和制衡的场合,任何社会和文化下面都可能出现。从心理学角度,这是权力带来的必然副作用,只要是人类,概莫能外。

首先,随着官阶的升迁,领导职责范围越来越大,也越来越宏观,要求领导干部事必躬亲去了解民情社情不现实也不可能。一些领导者与职能下属之间就不可避免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局面,下属汇报什么,怎么汇报在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下属的取舍和裁剪。

当一些领导者所掌握的权力过大,大到可以决定下属的去留、得失,那么下属作为一个经济学上的理性人,就必然会选择能谋求个体最大利益的方式向领导汇报。那么,投其所好、奉承迎合就成为下属向领导汇报的“潜规则”。

可领导干部与任何凡夫俗子一样,都有着同样的人性弱点。例如,我们都不喜欢听到别人的负面评价,因为它会损及我们的自尊。再例如,我们都对自己偏爱的东西,也会有自己偏恶的东西。领导干部也一样,从其人性的角度,当然是喜欢听到赞许的话语,喜欢看到偏爱的东西。那么,做下属的基本不用费心思,只要“报喜不报忧”,只要领导想什么就报告什么,肯定不会错。

因此,一些领导干部要“想听得到真话”,就不仅仅靠领导者的个人自觉,而必须“把权力关进笼子里”。使领导干部的权力必须受到组织和人民的监督和制衡;使领导干部不能仅仅凭借自己的意志对职能下属予取予夺;同时,使领导干部的获得讯息渠道不仅仅依靠下属的汇报,还能直接通过媒体、网络等多元化的讯息渠道。

作者:刘雪

其他人在看啥

    《“投其所好”应选好对象》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