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杂文 >时事评论 >李培斌为民之心贵在“万年常青”

李培斌为民之心贵在“万年常青”

2016-02-19 10:53 作者:空白 阅读量:1527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李培斌,男,汉族,山西省阳高县人,1965年9月出生,1984年7月参加工作,1990年11月入党,党的十八大代表,中华全国人民调解员协会常务理事。2015年10月15日,李培斌同志因连续工作,劳累过度,突发心肌梗塞不幸去世,年仅50岁。(新华网,2月15日)

六十多张荣誉证书,数千次调解成功案例,数万名群众的爱戴和拥护……他竭尽一生收获了两种财富,即党和国家的肯定以及群众的信任。从精神层面来说,他早已经达到了富豪的级别,但生活上,他却显得穷困潦倒了些。结婚30年,租房26年,前后搬家6次,新修好的三间平房住了不到3年,至今仍欠外债7万元。这就是他留下的最后“遗产”,这样的好干部的经济赤字让人觉得心酸又心疼。这一富一穷的鲜明对比,恰好让李培斌的精神更深刻,让李培斌的形象更加鲜活。

李培斌精神体现在一种执着的坚守。30多年间,他始终将党的事业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在基层司法调解岗位上,他始终将为民放在心中最重的位置。这一坚持,便是30年,绝不因一驰而废,绝不因一欲而止。如此执着的坚守是枯燥的,他的生活圈除了家庭就是群众,他少观光了那么多世间繁华,戒掉了那么多个人享乐,自然也少了平常人眼中的那么多趣味。可在他的心理,为群众办事才是最快乐的事,只要心中装着群众,那便有了最解饿的精神粮食,只要能化解群众之间的矛盾,帮群众解决困难,那便是最醉人的愉悦,只要能听到群众的赞誉,获得群众最由衷的肯定,就有了精神层面的大丰收,自然也有了前进的动力。30年如一日的坚守,便可知群众在其心中,在其头脑中扎的根有多深,只有为了群众的根扎得够深,才能开出最美的行动果实,才能在经历变幻、波折后,在面对诱惑、欲望之时,依然不忘初心,勇往直前。

一时为民容易,一生为民难;短暂为民容易,时刻为民难。为民之心,所有官员皆有之,但少部分官员的为民之心却并未成为“万年青”,有的官员为民是一阵风,上任之初有着为民的雄心壮志,但久了就没了为民的踪影;有的官员为民是间断式的,要么在工作中心系群众,回到私生活便贪图起了个人安乐,久而久之,个人欲望便压倒了为民之树;要么为民全看心情好坏,显得随意不认真。其实,归根到底,还是为民的根在心中扎得不够深,不够稳,经历不起风吹雨打,便枯萎了。

“群众利益无小事、小事不理成大事。”为民之心贵在坚持,律己之心贵在坚持,只有心中时刻装着百姓,让为民的根须深深的扎进自己的心里,才能从不偏不倚,在为民的路上走得更久更远,为群众带去实惠,也还自己以纯粹。

其他人在看啥

    《李培斌为民之心贵在“万年常青”》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