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恩:下降养老保险费率门槛让大多数群众有获得感
如何才能真正落实供给侧改革的“降成本”?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姚余栋给出的建议是将企业养老保险费率从20%降到10%,同时划拨资产来弥补降费造成的基金缺口。(2016年02月29日,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
公务员最骄傲的是退休了可以领退休工资;企业职工感觉最幸福的事莫过于丧失劳动能力后可以领养老金;老有所养的“养老钱”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一方面养老金缴费人数占比持续下降 支出压力增大。22省入不敷出,支出压力也是比较大的;另一方面是社保各项费率仍整体偏高。社会保险的扩面空间在日益缩小,缴费人数比例的下降、中断缴费人数的增加,企业缴费人员占参保职工的比例近六年来持续下降。 造成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收支不平衡,财政支持难以持续,个人账户面临亏损风险。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矛盾? 一个重要原因是养老金费率门槛有点高,社保养老金缴费一年一个“新台阶”年年见长,以西南某省为例,由过去每年每人缴纳几百元,前几年“涨”到3---4000多元,到2015年企业和个人缴纳社保金6000多元。正是社保养老金缴费比例不断增长水涨船高,一些企事业单位特别是小微企业认为负担太重或者不愿缴纳,或者拖欠,而职工个人工资低感觉缴不起,形成养老保险告急恶性循环。
随着全球经济形势下滑压力,我国的经济转型将面临着更为复杂、严峻的挑战,个体、灵活就业人员等困难群体中中断缴费比较多,大有不能承受之重,政府应该引起高度重视。为了避免养老金缴纳“断涯式”的中断,必须进一步积极研究如何完善养老保险的相关政策,加大对缴费困难的人员的扶持力度,落实社保补贴政策。“降成本”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迅速下降养老金的缴费水平,减轻企业的社保缴费负担,帮助企业跨过这个坎,应该是一个关键的举措。
降低缴费,让更多人跨进社保养老门槛老有所养;放水养鱼,让养老金积累的“雪球”越滚越 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适时适当有计划、分步骤地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现在已经是当务之急了。
【作者谢忠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