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湖水清:国产产品质量仅靠良知难以提升
昨天(15日)是“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中消协发布了“听消费者说”调查报告。报告显示,近六成消费者对于国内消费环境是满意的,愿意花钱购买国产的家电、手机等产品。不过,部分消费者对于国产产品质量信心不足。尤其是在奶制品方面,超过六成的消费者对提升奶制品质量给予厚望。(3月16日,新华网)
在过去一年的消费者满意方面,在医疗、投资等方面存在较高的“不满意率”。在维权方面,消费者的索赔满意率仅为50.1%。此外,还有16.9%的消费者遇到消费纠纷后选择自认倒霉。数据显示,我国的市场存在严重缺陷,并且在消费者的消费过程当中,企业和消费者相比,消费者永远是弱势群体,加上一些地方存在地方保护主义,使消费者的权益难以得到保障,使“不合格”产品的制造者更加猖狂。如何净化产品市场,让消费者放心购买、放心使用,是全社会关注的话题。
阿里巴巴集团主席马云说过这样一句话:灭阿里容易,灭假货难。作为一个如此成功的商业人士为何有如此看法呢?说明我们的市场主体存在严重问题。任何“良知”的东西都不如利益重要,在利益面前一切都是浮云,就像一个毒贩,明知被抓会被判死刑,但还是会去做一样。我国人口众多,资源丰富,虽然,大部分企业在赚取利益的同时不忘良知,但也有不少黑心的企业及个人在破坏这个市场。要使这个市场得到净化,我想,还得政府起主导作用。
哈尔滨的“天价鱼”事件反映了诸多的市场缺陷,如不是媒体的跟踪关注,当事人会不会就只能吃一个哑巴亏呢,就不会知道该渔村的工商注册已经过期了呢?一个个疑问带给我们的是忧心。所以,建立一个完善的市场监管主体和完善的法律、法规约束迫在眉睫。当然,不光只是建立,要落实责任,落实人头,只有实名制才会让监管人员“用心”,只有“赌”上仕途,才会让监管人员变得“主动”,才会对于消费者的投诉,做到有求必应,有诉必理。在接到消费者的投诉时,严禁死板硬套,按照所谓的程序办事,要急消费者之所急,要快查、急查、严查。对于事实清楚的从严处理,纳入缺乏诚信管理范围,加大、加强相关媒体的公示,才能让他们“害怕”。当然,对于“恶作剧”的消费者也必要做出处罚。才会还市场一片洁净。
市场是恶劣的,竞争是残酷的,在这样的环境下必将会让一部分人失去良知。国产产品质量的提升,仅靠理念、心态、变革,也就是其中一部分企业的良知是难以提升的。更需要的是政府的严,消费者的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