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杂文 >时事评论 >315“打假”,狂欢背后透着悲情

315“打假”,狂欢背后透着悲情

2016-03-17 15:15 作者:空白 阅读量:2127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今年央视315的主题为“共筑消费新生态”,曝光了的消费陷阱涉及外卖、二手车、海淘、电商等多个互联网热门领域,不少互联网平台被点名,其中违规的内容也令人触目惊心。二手车交易藏骗局 “车易拍”暗偷差价,“饿了么”惊现黑心作坊,淘宝网疯狂刷信誉,APP悄悄偷花费,此外,“北口义齿”用废钢料制假牙也榜上有名。(新华网,3月16日)

自然,这还不是315曝光的全部。上海市质监局查处高档商场中多款名牌女鞋质量存在问题;国家质检总局对跨境电商进口的儿童用品进行了质量抽查,发现不合格率超三成;陕西3乳企被曝光婴儿配方羊奶粉不合格;还有“天价鱼”、“天价马”等,都给今年的315添加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不得不说,今年的315又是一个硕果累累之年,不论是媒体人还是行政监管部门都向公众呈现出了一顿“饕餮盛宴”。但猛料如此之多,公众是否也会出现 “消化不良”了?毕竟,几天之内,那么多无良商家赤裸裸的暴露在公众面前,原本建立的消费信用体系瞬间崩塌,公众不仅对企业的自信没了,自己也变成了“惊弓之鸟”。这一场“打假狂欢”,留下的后遗症真不少。一方面消费者对国内企业、电商平台以及监管执法的信心大大缩水,另一方面其他无辜企业也跟着躺枪。此外,315过后,消费品打假是否只能等到下一个315,也让公众担忧不已。

自然,这并不是否定315打假的意义,毕竟,多曝光一家就少一些消费者权益损害,公众自然不该妄自菲薄。但还应该看到,消费者维权若仅依靠315无疑是杯水车薪,若仅依靠媒体人或者职业打假人曝光自然也作用有限。试想,若监管者能勤快一些,勤于检查,勤于检验,勤于监督,那这些不良商家是否要少一些。若监管者善于创新,不断完善监管体系,是否电商平台也不会成为“漏网之鱼”。自然,315交出的就不仅是黑名单了,更有监管者一年努力换来的成绩单,公众看到的也不止是绝望更有希望。

315并不是猛料越多越好。这并不是说不曝光就好,笔者的意思是指违规企业需在监管者的努力下越来越少,而不是呈上升趋势。监管者要多将功夫下在平时,真正帮消费者把好关,让国民重拾信心,塑造良好的商业生态。

其他人在看啥

    《315“打假”,狂欢背后透着悲情》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