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部将规范地名一片叫好
昨日,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北京召开加强地名文化保护暨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工作视频会议,民政部表示要重点清理整治居民区、街巷等地名中存在的“大、洋、怪、重”等不规范地名,并加强地名文化保护。(新华网,3月23日)
据悉,现在有地方热衷起洋地名,而地名是基本的社会公共信息,也是重要的文化形态和载体,在国家治理、文化传承、国防建设和国际交往等方面广泛发挥着重要作用。民政部表示,要在做好地名文化资源调查、地名文化遗产保护等地名文化保护工作的同时,重点清理整治居民区、大型建筑物、街巷、道路、桥梁等地名中存在的“大、洋、怪、重”等不规范地名,营造规范有序的地名环境。比如:“一些地方有地无名、一地多名、地名重名、地名不规范的问题还比较突出,热衷于起洋地名、乱改老地名的现象屡禁不止。”有的城市存在大量“曼哈顿”、“威尼斯”等洋地名,这些不规范地名的存在,不仅给群众出行带来不便,也丢掉了乡愁记忆。抓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要按照“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要求来进行。
据笔者了解,实际上,针对多地大量存在“洋地名”等现象,早在1996年起实施的《地名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明确,“不以外国人名、地名命名我国地名,其中包括居民区、楼群、建筑物等。”此外,随着新型城镇化、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新地名产生,同时有许多老地名不断消亡。据民政部统计,近30年来,我国就有6万多个乡镇名称和40多万个村名称被废弃。民政部表示,要将地名文化保护和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工作与地名普查其他各项任务一并安排部署,避免形成地名更名之风。
笔者非常赞赏一些历史名城将文化遗址地区保护起来,甚至恢复古名的做法。我们应该将许多古村名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起来,尤其是对那些还没有消失的古村,不能轻易改变地名。
(作者:懂得起 电话:15892599158 地址:四川绵阳 邮编:622150 邮箱:101609760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