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当科员的局长还能要吗
在西部某县,去年相继有10位局长和副局长向县领导提出由实职改任虚职,在当地干部队伍中造成较大影响。“这其中包括司法局长、安监局长、畜牧局长,大家都是口头提的,没有正式的书面申请,可能也有试探的意味。”当地一位正科级干部说,最后县委书记发话,谁改任就审计谁,事情遂不了了之。(4月12日《半月谈》)
局长不想干局长,脑子出问题了吧!难道想干县长、市长?从《半月谈》这篇报道来看,答案是否定的。这些个局长根本就没有那么大的责任心和上进心,只想“撂担子”,辞职干科员。诚然,我们鼓励体制内人员多一些流动和升降,但局长这么主动、突然提出改任主任科员、副主任科员等虚职岗位,难免让人大吃一惊。
如某干部所言,局长虽然只是正科级干部,但对基层干部来说,许多人一辈子也坐不到这个位置。如此来之不易、光宗耀祖的职位竟然还有人不要,究竟是什么原因了?
不容置疑,申请干科员的部分局长,确实存在心里压力过大、能力与要求不对等的现实情况。但更多的还是因为油水也越来越少了,相比之下主任科员清闲,工资也不差,适合“养老”;并且管理越来越严了,有人想借此规避以往的腐败问题,以求自保,不然,县委书记一句“谁改任就审计谁”就平息此事?
笔者以为,既然局长都想退而当科员了,那强留也没有用,继续当局长也只会“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而且,他这种胆小如鼠、害怕风险、不敢担当、不敢负责的工作态度根本不配局长一职,何不顺水推舟,满足他当科员的梦,给那些忠诚、干净、敢于担当、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腾位子?对于这些退而求其次的干部,要加强审计、监管和考核,确保没有“带病降职”。同时,该有的工作也要安排起走,不能因为是退下来的局长就享受“特殊待遇”,以为科员真的很清闲,要让这些官员感受到每一个职位都不容易,都要担责,都要干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