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杂文 >乱谈八卦 >官员不适宜“现职”就该被“下”

官员不适宜“现职”就该被“下”

2016-04-15 09:46 作者:深海 阅读量:858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去年7月28日,《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试行)》出台。8个月后,首现官员“能上能下”地方样本,昨日的湖北省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履职尽责管理推进会通报,该省28名履职能力、精神状态或担当作为等方面存在问题的干部被组织调整,其中8名官员被免。另外,22名存在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干部,被批评教育或诫勉谈话。(新华网4月13日)

虽然我国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废除了领导干部职务的终身制,然而,在现实中,“只能上、不能下”,“只能为官、不能为民”的现象仍然十分普遍,就其原因看,还是传统的旧观念在作祟,认为领导干部凡“下必有错",领导干部的位置只有那么多,这里不能下,那里就自然不能上,久而久之,便会滋生“庸官能混,懒官能撑”的土壤。有些领导干部在领导岗位坐久了,滋生了作风散漫,尸位素餐;办事拖拉,推诿扯皮;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思想,于是便有了不作为、懒作为、慢作为、甚至有时乱作为现象发生,从而严重破坏了党的形象、阻碍了改革的快速推进和社会事业的健康发展。

“贤能不待次而举,罢不能不待须而废。”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必须形成能进能出、能上能下、优胜劣汰、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中办印发的《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试行)》,明确了官员不适宜担任现职的10种情形,全国很多省份也出台了实施细则,则在10种情形基础上有所扩容。贯彻执行好这一《规定》,关键是解决“能下”的问题,只有让诸如“组织观念淡薄,精神状态不佳,工作激情明显减退”、“不思进取,凭经验办事,不学习钻研业务,履职能力相对较弱”、“不敢担当、不愿担责”、“工作方法和领导艺术相对缺乏,抓班子带队伍不够严格”等现象的“庸官”、“懒官”被“下”了,有了空出来的“官位”,才能选拨出人才,让能人“上”去。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只有全面贯彻执行好《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试行)》,加强领导干部考核机制,让《规定》作为干部体制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成为治理庸政、懒政的一把"利剑",管好、用好领导干部,使那些“庸官惰政”都能用时的被“能下”,真正把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请“上来”、用起来,才能提高干部队伍活力,促进改革的快速推进和社会事业的健康发展。(深海)

其他人在看啥

    《官员不适宜“现职”就该被“下”》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