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静:积极消除盲区
在齐齐哈尔市龙沙区正阳监督管理所里,一张挂在墙上的网格监管示意图格外醒目,协管员梁秀秀介绍说:“我们以颜色为区分把辖区划成多个条块,监管职责按照条块划分到人头,图上任何区域里的食药监职责都能找到具体负责人。”(新华网,4月6日)
据了解,黑龙江省食药监局在全省推广网格化监管模式,在街道和乡镇,以100家左右食品企业为一个食品安全小网格,每个网格配备一名检查员、一名协管员,实行“格长”负责制,定岗、定人、定责,织密食品药品监管“网底”,扫除监管盲区。根据全省行政区划数、人口数和食品药品行业主体数量等基本情况,规划了10957个监管网格,并配备了2万余名监管执法人员、驻厂监督员和协管员。
同时,为延伸食品药品监管触角,黑龙江省食药监局在乡镇(街道)设立了758个食品药品监管派出机构,在村屯(社区)配备了6000余名协管员,有的地方还利用大学生公益岗位建起专兼职协管员队伍。部分地方监管单元已延伸到每个社区、行政村、经营户,使监管巡查“横向到边、纵向到底”。齐齐哈尔市食药监局副局长朱宪武说:“这些协管员就是食药监管部门的‘千里眼’和‘顺风耳’,他们最了解基层情况,发现问题会在第一时间反映给食药监管部门,以便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黑龙江省食药监局为一线执法人员每一个检查小组配备快检设备1套、便携打印机1台、摄录像机1台,每人配备执法记录仪1台、移动执法手机终端1部。制作了检查内容清晰,易于判别违法行为的标准检查文书,执法人员直接按照检查项作“判断题”,极大降低了主观意愿,规范了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执法人员张万辉说:“我们每天都会对农贸市场、超市、餐饮企业等进行现场抽检、检测和结果公布。这样透明的‘快检’方式让被检查对象对自己出售的食品放心,更让购买的消费者吃着放心。”(文/安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