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坤明:根治国企“近亲繁殖”亟需制度“亮剑”
近日,中国工商银行巡视整改情况通报中提到,“总行管理的691名干部中,有220名干部的配偶、子女共240人在系统内工作”,“近亲繁殖”现象引发公众关注。“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近一年来,中央巡视组、各地的地方巡视组已披露多个国有企事业单位领导存在违规招聘近亲属问题。在一些单位,通过“萝卜招聘”、绕道进人、内部照顾、交叉安排等方式,“近亲繁殖”现象多有出现。(5月5日新华网)
工行的整改通报,正是源于去年底中央第四巡视组对工商银行党委的专项巡视。在巡视结果通报中,“近亲繁殖”被特别提及——选人用人工作不够规范,“近亲繁殖”现象比较突出,一些单位领导违规提拔调整干部。几个月过去,工行的整改终于出炉,其他问题暂且不提,针对“近亲繁殖”现象,工行的整顿措施是“摸底”、“完善录用办法”等,至于对“近亲繁殖”人员如何清退,涉事干部如何问责,全文只字未提。很显然,所谓整改,更像是在敷衍了事。
国有企事业单位“近亲繁殖”祸患无穷。不仅造成阶层固化,制造严重不公,还会“劣币驱逐良币”,将有真才实学的人排除在外,而领导的亲属们却可以在体制内浑水摸鱼,严重影响事业发展。还容易滋生群体性腐败,营造腐败小团体,为企事业单位走向腐败堕落铺好了温床。
笔者认为,比一些国有企事业单位“近亲繁殖”,更可怕的并非近亲繁殖本身,而是原本应该坚持公开、透明、公平的国有企事业单位“进人制度”,却遭到了权力的侵染和人为的践踏和破坏,却得不到及时的铲除和有效的根治。换句话来说,不怕一些国有企事业单位“近亲繁殖”,就怕国有企事业单位“进人制度”遭到了权力的侵染和人为的践踏和破坏而千疮百孔,却得不到果断的铲除和修复。
根治“近亲繁殖”仍须制度“亮剑”,换言之,要想彻底铲除一些国有企事业单位用人腐败及“近亲繁殖”等不良现象。当务之急,亟需解决的首要问题,并非盯着“近亲繁殖”问题本身,而是要加强国有企事业单位招聘全流程监督——加大对国有企事业单位员工招聘的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力度。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对于违反相关规定的,不仅对其亲属进行处理,而且也要对涉事干部严肃问责。从而倒逼国有企事业单位的领导及相关负责人,在进人用人制度方面,不敢腐、不愿腐、不能腐。如此一来,一些国有企事业单位“近亲繁殖”的不良生态和现象,自然就会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