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坤明:整治“短命公路”亟需问责到底
广东斥3.26亿元巨资修复的国道321线改造(养护)示范工程肇庆段,仅数月之后就打回了原形,甚至有些路段破损状况愈加严重。今年1月,肇庆当地“电视问政”时,民众把这个丑端了出来。肇庆公路局局长到现场察看后承认,部分路段存在施工质量问题,对监管和督查不到位表示公开道歉,并承诺整改。(红网5月22日)
“短命公路”的出现不禁又让我们想起了“短命天桥”、“短命建筑”,诸多“短命”的出现让各地网友们的评判层出不穷。许多网友追问,无论是公路还是天桥,都是花费重金修建的,因何会出现“短命”情况,这不是劳民伤财么? 俗语说,要想富先修路,现如今,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公路更是扮演着“经济线”的重要角色,保证工程质量是最基本的要求,可如此短命的公路着实惊呆了众人。
公路短命,人为原因众说纷纭,工程标的、官员贪污受贿是原因,项目转包、利益层层盘剥也是原因,偷工减料、建设质量低劣更是原因。既然社会民众都知道病症在哪里,而那些深处其中的官员、专家和老板们想必了解得更深、更透。但为何短命公路还要频频上演?道理很简单,皆因其中大有利可图。一些建设水平较低甚至无资质的企业透过行贿官员承揽工程,公路质量自然无法保证,那些虽具备资质的企业,却为了回收腐败成本、追求利润最大化,刻意偷工减料、掺杂使假导致工程质量低劣。而部分监理人员对公路建设问题不管不顾的态度,则让草菅质量的行为变得更加有恃无恐、变本加厉。
对于这次事件,公布的处理结果里除了处分干部、诫勉谈话,惩罚施工单位外,再无更翔实的细节公开,至于有没有偷工减料、层层转包,有没有腐败等问题却只字未提。轻举轻放的问责结果不免让人联想到钱权交易、官商勾结、监管不力等各类腐败黑幕。三亿“短命路”背后是否有人在弄权吸金?笔者认为,对于这次事件的问责远不应停止于此,“罚酒三杯”的处理结果还需引起当地政府和相关纪检监察机关的足够重视。每一项工程,都包括勘察、设计、施工、监理、质检等多个部分。务必将工程建设的每一个环节都扩展深挖,把“三亿打水漂”的问题彻底调查清楚尽早还群众、还社会一个合理交代。同时对有关问题责任人,不管涉及到哪一级领导干部,出现问题就应严惩,绝不能姑且手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