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杂文 >乱谈八卦 >李正军:根治“酒精干部”需多管齐下

李正军:根治“酒精干部”需多管齐下

2016-05-11 08:14 作者:作者 阅读量:922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工作日午餐不许饮酒的规定,在湖南省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已执行好几年,但省委第八巡视组巡视永州蓝山县期间,发现个别镇政府在工作日的公务招待午餐上了酒,店方打“正”字计数,并不顾忌。(5月7日新华网)

虽然党中央三令五申,严禁党员干部在工作期间饮酒。但仍有一些领导干部,尤其地方基层干部不能严于律己,违纪现象屡禁不绝。比如今年3月22日,湖南省委第八巡视组在蓝山巡视期间,在一张工作餐接待菜单上,一个个“正”字让巡视干部疑窦丛生:上菜都是一份份,为何打“正”字来计数?对照结账费用发现,这些“正”字是用来计算酒的数量的,一个笔画代表一斤米酒,其中有一次午餐,最多上了13斤米酒。而该镇在公务接待中“午餐上酒”的理由却是“便于开展工作”,好像不喝酒工作就不能开展了一样,说到底还是陈规陋习在作怪!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从古至今,酒都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东西,俗话说“无酒不成席”,吃饭饮酒也成了约定俗成的潜规则,饭桌上要是没有酒,那么就缺少了一种饭局氛围,然而,对于国家干部而言,用餐饮酒就不能任性而为,得分时间和场合,按照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反“四风”要求,干部在工作日期间不准饮酒的纪律要求是条“硬杠杠”,河北省对三名违规饮酒的干部进行严处,不仅彰显出当地整治干部作风的态度和决心,同时也告诫了广大干部工作日禁酒是不可触碰的“红线”。

干部工作日饮酒对于自己而言“利”大于弊,其危害不容小觑。一来,影响正常工作,要么精神状态不佳、办事效率低下,要么高挂“免战牌”,呼呼大睡不工作;二来,有损干部形象,有的喝的面红耳赤、走路摇摇晃晃,颜面尽失,有点喝的言行失态,对待群众言语生硬偏激,甚至是大打出手,完全忘记自己的干部身份;三来,败坏官场风气,干部的饭局看似平常不过,但其中难免有“关系酒”、“攻关酒”,久而久之极易滋生腐败问题;第四,增加财政负担,很多地方在公务接待中上酒,一次酒水开支足以抵好几桌饭,甚至有个别干部公款报销饮酒费用,损害公家利益。当然,对于那些嗜酒如命的“酒鬼”干部来说,最大的问题就是摧残了个人身体,这些年,干部因饮酒过量死亡的案例并不少见。

笔者认为,若要减少工作期间饮酒的“酒精干部”应当多管齐下。首先,应该下大力气加强干部的思想建设,树立广大干部的良好形象,让干部时刻绷紧工作期间不能饮酒“这根弦”,其次,用严格的规章制度来杜绝官员的“酒瘾”、狠刹官场的“酒风”,让规章制度与干部的晋升和考核相挂钩,对于违反规定的干部一律从严处理,让干部“不想喝”、“不敢喝”、 “不能喝”。最后,健全完善相关监督机制,除了纪检监察部门的“场上监督”之外,还应当大力发挥“场下监督”的作用,让群众监督、媒体监督、社会监督成为新常态。

其他人在看啥

    《李正军:根治“酒精干部”需多管齐下》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