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用车不姓“公”也是腐败
近日,河南省开封市相关部门针对公务用车管理使用情况开展临时突击检查,检查组深入超市、酒店、学校等地,严查公车私用问题,防止“四风”反弹。图为检查组人员在某饭店门前对疑似公车记录取证。(2016年5月16日,新华网)
公务用车是指由政府财政为各级党政机关及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执行公务需要所配备的车辆,主要分为各级党政机关及事业单位领导干部固定用车和公务人员公务活动用车两大类。
近年来,公车超标、公车私用、公车浪费等成为多地纪检监督部门和媒体曝光的热点。一些党员干部存在特权思想和侥幸心理,加之管理、监督方面存在漏洞,致使公车管理使用中各类问题层出不穷,忘记了公务用车的真正含义,让公务用车不姓“公”,这也是“车轮上的腐败”。自十八大以来,中央出台了“八项规定、六项禁令”,各级党委、政府对此进行了多次整治。我们一定要遵章守纪、严于律己,让作风建设规范公车使用,同时也让公车的使用体现出作风建设的成效。切实治理“车轮上的腐败”,大力推进反腐倡廉工作,不断创新和完善公车管理制度。
笔者认为,无论是党政机关、事业单位,还是领导干部、办事人员,都应该不违规配备使用公务用车,让公务用车真正运行在“公”的路上,否则也是腐败。(农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