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章立制,打破政府信息“深藏闺中”
“目前我国信息数据资源80%以上掌握在各级政府部门手里,‘深藏闺中’是极大浪费。”在9日的全国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电视电话会议上,李克强总理以这句形象的比喻,点出政府信息公开的重要性。(据人民网报道)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原则”。自2007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来,我国在政务公开的规范化和法治化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政务”走向透明化,“公开”渐成常态化。但是由于公权力的傲慢。虽然手里掌握着大量信息,某些部门就是不屑于公之于众,更谈不上方便大家获取。不仅拒绝公开,而且视申请公开为跟政府过不去。有了这种心态,他们自然也不愿加工和整合信息。比如公安机关交管部门安装大量摄像头,但这些摄像头未必在正常工作,经常到了破案时节,才发现摄像头“坏了”。
实际上,信息公开不仅是建设透明政府的题中应有之义,更是关联百姓生活的现实要求。身处大数据时代,人们生活所需的导航、气象、房屋、医疗、就业等信息,往往都来自政府的信息数据开放;产业发展所需的战略思考、布局规划、落地方案等,往往要依托对政府信息数据的挖掘、重组、混搭。可以说,今天公众对政府信息公开的需求,正在实现从关注数量到注重质量,从欣赏姿态到追求实效的转变。对政府部门而言,如果只是有闻必录、复制粘贴,老百姓办事还得跑断腿、磨破嘴,那提升服务就是一句空话;如果只顾硬件更新、技术升级,部门间还是各自为政、壁垒森严,那数据增值也将无从谈起。最大限度发挥政府信息数据满足需求、解决问题的效用,才是信息公开未来生长的基点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