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不留余地的改革杜绝吃空饷
据知情人士爆料,陕西省扶风县林业站副站长李新奇十多年未上班,却照常领着工资。据新华社记者调查,李新奇是扶风县林业站的领导,但已经有十多年不上班,不过一直部分领取工资;但更不可思议的是,早在2013年,李新奇就因违反国家烟草专卖管理法律法规,未经许可非法经营烟草专卖品,构成非法经营罪,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5年6个月,并处罚金20万元。
早在2014年,黑龙江省政府曾经统一部署开展了全省机关事业单位“吃空饷”专项清理工作。截至当年6月末,黑龙江省共清理出因疏于管理、人为造成的“吃空饷”人员7552人,已整改5825人。其中,鹤岗市公安局原局长林胜先被判刑后依旧“吃空饷”34.9万元的案例曾引起较大争议,林胜先的案例,与李新奇有几分类似。
那么为何会有狱中吃空饷的事件频频出现呢?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政府改革进程中,下海官员的身份不明晰,缺乏明确的制度对相关人员进行安排,李新奇就是这种制度混乱下的利益相关方。另一个方面,在基层权力的逻辑中,熟人关系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看面子、拉关系等等举动,在基层官场尤其有深厚土壤。二者结合之下,吃空饷甚至狱中吃空饷的现象,也就变得并非不可能。
李新奇狱中吃空饷的事件表明,过去对于行政体制的改革,还留下不少尾巴。这些尾巴中,有些是政策层面的,有些是人事层面的,更重要的是内部和外部监督层面的。尽管李新奇狱中吃空饷的曝光也是因为有人举报,但足足过去了两年多才公布和处理,从侧面也表明了基层监督的匮乏。自上而下的改革动力,可能因为行政层级较多,而出现层层减弱的效应,如何确保改革不留余地,基层公务员身份、权利、责任清晰可界定,这可能是李新奇狱中领空饷事件带给上级政府的最大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