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日记 > >涪江民政:敢动“扶贫资金”的干部真乃胆大包天

涪江民政:敢动“扶贫资金”的干部真乃胆大包天

2016-12-14 11:26 作者:宁静致远 阅读量:4325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近日,福建省纪委通报8起扶贫领域腐败问题典型案例,共涉及8人,其中科级干部3人,科级以下党员干部和村干部5人。(来源于:12月14日,中央纪检监察网站)

众所周知,“扶贫资金”是指国家为改善贫困地区生产和生活条件,提高贫困人口生活质量和综合素质,支持贫困地区发展经济和社会事业而设立的财政专项资金。扶贫款作为困难民众的救命钱,一分一厘堪称宝贵。

据悉,福建省纪委通报8起扶贫领域腐败问题典型案例,共涉及8人,其中科级干部3人,科级以下党员干部和村干部5人。笔者疑问,缘何救命钱会成“唐僧肉”被“劫持”?这样的被侵吞糟蹋,尴尬了谁?

显然,这8起案例通过“劫持”、“提留”、虚报冒领等各种伎俩打扶贫资金主意,着实让人唏嘘不已。笔者以为,究其原因,归根结底是扶贫资金使用缺乏透明,地方政府对利益的自主性作祟,资金管理过于封闭,公众很难知晓和看不到一本明白账所致。

近年来,扶贫资金变成“唐僧肉”不在少数。如湖南新化县强扣水利款建旅游区、甘肃古浪县多个部门骗取140.25万元扶贫资金;陕西洛南县扶贫局将1451.49万元扶贫款用于刷墙盖楼;云南昌宁县扶贫办把113.25万元扶贫资金变成招待费;宁夏同心县耗资数百万扶贫款建造牌楼和宣传牌等等如是,更是激起了舆论对扶贫资金监管的拷问,折射出相关扶贫资金管理制度的缺陷。归根结底,还是扶贫资金管理使用的“高压线”没带电,部分领导权力过于“脱缰”所致。

上级监督太远,同级监督太软,下级监督太难,公众又根本不知实情,监督形同虚设,资金被“劫持”也就情理之中。这也是当前扶贫资金的分配、管理和使用中尚未形成严格规范的制度不无关系,从而形成扶贫资金被屡屡“觊觎”。

扶贫资金变成“唐僧肉”,再次给各级监管者以警醒。要杜绝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还得完善监管制度和程序,将审计监督做到事前监督,将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相信通过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水平,定能确保扶贫资金能安全、高效地发挥作用。 (文/涪江民政)

其他人在看啥

    《涪江民政:敢动“扶贫资金”的干部真乃胆大包天》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