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杂文 >文化点评 >一曲悲凉唱挽歌

一曲悲凉唱挽歌

2013-03-06 14:55 作者:琥珀 阅读量:2253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庞涓,战国时魏国的上将军,声名显赫,功勋卓著。他穷十余年之精力所训练的魏国五千铁骑,乃是一支精锐之师,所向披靡,让敌人闻风丧胆。

庞涓出身寒门,父母夭寿而亡,从小被经商的叔父抚养。叔父常年奔波在外,叔母与堂兄弟们歧视他欺负他,使他饱受寄人篱下的痛苦与屈辱。六岁那年,有一天吃饭,小小堂弟恶作剧向他饭盆里撒了一把土,庞涓忍无可忍,将小堂弟猛然一推,恰巧撞在廊下石柱上,鲜血满面。叔母闻之,操起一把菜刀疯狂扑向庞涓,一个疯跑,一个穷追不舍,已到悬崖,幸有一大石,庞涓用尽全力掀翻石头,将叔母压翻,并用菜刀猛砍叔母,方才解恨。遂逃遁山林,过着风餐露宿的野人生活。幸遇旷世奇才鬼谷子收留教诲,终成一代虎狮名将。

庞涓学成下山,投奔魏国,魏王以治国安邦,统兵打仗之策,庞涓倾其所学,侃侃而论,并保证:“若用我为大将,则六国就可以在我的把握之中,我可以随心所欲统兵横行天下,战必胜,攻必克,魏国必成为霸主,最终兼并其余之国。”一番激昂陈词,深得魏惠王欢心,便任命他为上将军,执掌魏国兵权。庞涓的剽悍和勇猛,以至初始的每战必胜,每攻必克,并且还打败了当时已经非常强大的齐国军队。这一切都为他奠定了赫赫威名和显要地位,也使庞涓刚愎自用,贪图虚荣而又自命不凡的心理得到最大满足。

庞涓与丞相公叔痤历来将相不和,公叔痤死后,庞涓曾一度做过出将入相的美梦。然处事圆滑,深得魏惠王欢心的王室世族公子卬捷足先登,使庞涓的勃勃雄心毁于一旦,再加之日后遭遇冷落,以致庞涓的立志横扫六国建立盖世功勋的鸿鹄之志化为乌有。

庞涓的成败与孙膑休戚相关。孙膑,乃是一代兵圣孙武的嫡系后人,和庞涓同是鬼谷子的门生。孙膑为人诚挚正派,深得鬼谷子的厚爱,于是便把孙武所著的《孙子兵法十三篇》悉数传授,使他比庞涓更技高一筹。

庞涓孙膑一同拜别恩师下山,庞涓早有雄心报效魏国,孙膑则准备回到齐国,无奈禁不住庞涓的盛情相邀,一同来到魏国。当魏惠王得知孙膑的显赫家世,施以厚礼,让庞涓心有所失。而深藏不露的孙膑名门望族的身世和庞涓出身寒门的悲惨身世两相悬殊,使庞涓嫉恨有加。而孙膑的执意回齐,也使魏惠王有所顾忌,便于庞涓沆靡一气,设计陷害孙膑。在被监禁并被残忍地挖去膝盖骨时,孙膑对陷害阴谋浑然不知,突然降临的灾难,使他心智全失,狂乱失态,呼天抢地,语无伦次。自被当做“惊吓失心”——疯了!也是该上天佑护,否则,陷害必然还将加倍,直至生命消失。在没有冷暖,没有饥饱,没有廉耻,没有尊严的暗无天日的苦难岁月里,苦撑苦挨。十载寒暑,终于等到了机会,齐国使臣将他秘密地带出了魏国,后被齐国大将军田忌收留,从此脱离苦海。

一朝受辱,定会雪耻,否则难为人师。在庞涓攻打赵国,赵国岌岌可危,频频向齐国求救。孙膑镇定自若,运筹帷幄,一出围魏救赵,迫使魏惠王十道加急令,让行将摧毁赵国而功成名就的庞涓无奈返师。途中,又遇齐军的桂陵伏击,使庞涓溃不成军,元气大伤。孙膑的大智大勇,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成为战争长河的奇观,围魏救赵也成为兵家三十六计中的一计。

庞涓最大的人生败笔还是在于自负轻敌,仍是败于孙膑手下。桂陵一战,让庞涓耿耿于怀,立志报仇雪恨。而马陵战役,则是为他唱起了挽歌。孙膑不愧为兵圣之后,熟知庞涓的秉性,连最后置于庞涓死地的计谋也计算的如此精到——引诱庞涓到山坡孤立之处,集中强弩向火把圈子齐射,使庞涓壮志未酬身先死,命殒他乡,他悉心训练的精锐之师也毁于一旦。

马陵之战,使魏国用雄厚的财富与漫长岁月堆砌起来的最具威慑力的精锐主力毁于一旦,魏国唯一一位极有统兵才能的上将军庞涓也死于非命。从此,这个超强战国,在龌龊的内耗中日复一日地衰落下去,使战国初期形成的格局为之一变,为战国中期争雄的新局面拉开了帷幕。

庞涓,一代天之骄子,统兵干才,著名的军事家,由于魏惠王的昏庸,孙膑的技高一筹,以及自负的本能和狭隘的心胸,陨落于史册中。真可谓是:“一曲悲凉唱挽歌”。

其他人在看啥

    《一曲悲凉唱挽歌》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