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台一点清风度,淡然如水满目空
风已住,苍山雾霾布,小驻寒崖云遮目。隐约萧条三两户,花间林深处。
——题记
拾级而上,石阶小路蜿蜒曲折,两边林木幽暗,深邃。在暮色的裹挟下更透出一种神秘,苍茫的气氛。
不知名的山,晚饭后随便走走,山间看去林深密密,虽满眼枯黄,却也是苍苍莽莽,遍地皆是。冬季的寒遮蔽了满山的绿。另一角度看,又怎不是满山的绿为了躲避冬寒的侵扰,而暂时蛰伏隐匿呢?因为她也许知道,只有避开锋锐,休养生息,才会有春日阳光下绿意葱葱的生机盎然,才会有青翠欲滴的枝繁叶茂。
山间的美,有它的幽,有它的静,有它的空,有它的清,更有它的有如父爱般的深沉。
在这里才能领略到一种清明,一种灵台被涤荡拂扫后的明朗,洁净。
山间路边的枯草也依然坚强地挺立着,是否也期盼着春风吹又绿的骄人时刻?
极目望去,隐约可见的三两民居散落在山洼林间,点缀着静谧山间的一份幽然。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这里没仙,山也无名。可就是这里却有着名山大川所没有的一份清幽,一份闲逸。
雾霾笼布,乱云蔽眼,但终会被晴日刺穿。
世事总是重复着“城里的想出去,城外的想进来”这不变的规律。嘈嘈嚷嚷,无休无止。其实真正的生活还是如平静的流水般,虽有波浪翻涌,可大多还是缓缓如常地淡然而去。
我喜欢追寻这种淡泊空明。因为它能为人或多或少的带来些明朗,清晰的思想。
夜幕愈加低垂了,兴尽晚归,身后的山林依然沉静如水,似多年的老友般默然注视,无言相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