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散文 >情感散文 >关于季节和历史的沉思

关于季节和历史的沉思

2013-07-17 09:44 作者:网络 阅读量:1652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街边的法桐无意间挥洒了些许枯萎的哀愁,走在那些散乱的图案上,有驳杂的低吟传来,又像是在为一段过去的颓废奏响终结。季节的交替仅仅只是一个小小的自然标点符号,这个标点符号本身并不包括任何感情色彩,然而好事的人们总是以各种理由给这个原本简单的符号注入了太多复杂的遐想,以至于符号对于自然断句的功能消失了很久之后,人们依然在那些自己的遐思中无法自拔。而季节如果真的有灵性和感知,也早已因为人类自己那些稚嫩笑的直不起腰了!

当乌鲁木齐的寒风携着雪花再一次敲响冬天的警钟时,蓦然回首才发现一段被忽略的历史。提起新疆,你也许会想起那浩瀚无际的大漠,那沉寂如死亡般的戈壁,那浓缩了亿万年沧桑变化的荒凉。但是你可曾注意到那荒凉背后的繁华和富庶?在那广袤的隔壁旷野上,大群大群的井架没日没夜的“磕头”,一排排风轮永不疲倦的旋转。黑色的石油和煤等化石能源也在争先恐后的转换成方便输送的类型。新疆这个中亚大陆的自然中心正在缓缓起飞了,经济发展的历史又让这艘曾经承载了西域十六国的原野再次焕发出魅力。

寒冬是新春的前奏,沧桑变换的规律告诉我们历史的方向和节点。这时,也许是该我们做点什么了!

我们到底应该选择以成败论英雄的功利,还是以造诣论成就的高雅?在艺术和科学高到一定境界的时候,往外有很多想通的道理。但真正有境界的高手莫不是寂寞的。孤独是一种生存状态,境界是我们用来衡量事物达到的程度处于的水平。我想说,也许任何一个领域的高手都是孤独的,反过来说,只有孤独才造就至高的成就。因为只有在孤寂中才能够保持自己独有的理念和智慧。鹦鹉学舌的聒噪永远不会有宁静致远的结果。

古今中外艺术的发展,演绎出这么一个事实:孤独的艺术人生必定有辉煌的人生艺术。在中国艺术史上,我们常常举这么一个例子来说明艺术在特定环境中的价值:元代画家盛懋与元代四家之一的吴镇(1280~1354年)为同时代的画家,亦为乡邻。虽比门而居,可境遇大不一样,“盛懋家常常以金帛求画者甚众,而吴镇之门阒然,吴妻苦笑之,吴镇说:‘二十年后,不复尔。’”后来“抗简孤洁、高自标表”的吴镇成了元代画坛的杰出代表,而市侩气息较重的盛懋只落得“精绝有余、特过于巧”的评价。西方艺术史上的塞尚、凡高、高更等均是孤独的艺术大师。

然而,当我们的社会主流整体为功利主宰的时候,似乎很少有人愿意用心来思考继承和创新了。我们不能反对功利,但我们毕竟不能把所有的文化和进步都变得如同娼妓,仅仅靠卖弄自己华丽的外表来博取金钱的怜悯。

为了生存,单纯如我一般的文人不得不把文学艺术变成了娼妓文化,用“文化”这个美丽的外表来包裹很多原本肮脏的东西,以至于大众没有的审美的标准。其实很多时候,我们是在审“丑”,因为这是功利的引导。我们整体社会的虚浮和急躁致使我们的表演艺术变着戏法的“裸、露、透”,挖空心思的“性、淫、叫”。无法想象整个大众审美评判的标准将会被带向何方!也许当人类全都争先恐后的将男女之间最后那点区别亮相在冬夜的舞台时才会突然记起原来那个部位,那个器官依然需要本能的爱护和遮掩。

我们的时代在造就了无限发展奇迹的同时同样也诞生着无数个俗劣的悲剧,我们真的无法想象那些伟大的科学家和艺术家门在用生命把人类文明推向一个新高度的同时,他们自己却在过着人类最低端的生活。在新浪文化频道“谁是中国最有名的人”的大型网上调查活动者,小女孩赵薇的名头竟然大大压过了让中国军事技术跻身世界强国的第一功臣钱学森,二者对于人类社会的贡献和所受人类社会给予的待遇自然是不可同日而语。

还是言尽于此吧。但凡说话,要么违心,于己有损于良心;要么违常,于人有损于颜面;还要么违规,不理安定和谐。于是少言而多为乃不失为古人之上策。先贤大抵有有灵明,多以身易而告后我,我辈得之甚益!

其他人在看啥

    《关于季节和历史的沉思》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