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感动叫相知
“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之。酒酣以往,相视而泣,旁若无人者……至易水边,高渐离击其筑,为变微之音,荆轲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得进附近,高渐离以筑击之,不中,遂诛高渐离。”
——《史记•刺客列传》
轻轻地,荆轲抽出一段利刃,这是燕国太子丹以重金从铸剑师徐夫人处购得的。是把用剧毒煮练过的匕首。森然寒光从刃尖绽出——它渴望被主人插入秦王的胸膛。“该出发了”。荆轲叹道。遂将匕首卷入督亢之地的地图,挟着装有樊於期头颅的木匣,同身边的秦舞阳一起,登上了马车。马车飞驰。方向是,秦国,易水边。
定晴一看,易水边已有人在候着荆轲的到来——燕国太子丹和他的门客。当然,还有一位荆轲最不能忘怀的朋友——正在抚筑的高渐离。“这些人,都是送我赴死的吧。”荆轲心想道。所有人都是一身素衣如雪。天地间陡增了死亡的气息。
筑声响起。是悲凉沉郁的变微之声。荆轲随着筑声,回忆,回忆……
那时,他和高渐离都还年轻。张狂写满了硬朗的面孔。他们偶然相遇,相识,再到相知。燕国的闹市里多了一对谈天论地至酣处,泫然泪下的身影;城外的竹林里,多了一对饮酒论剑,击筑而歌的朋友。他们谈剑,谈书,谈天下。荆轲,离渐离,一对最为张狂也最为亲密的朋友。
然而,暴秦发动了侵并别国的战争,他们再也找不到一个宁静避世安心论道的地方了。天下百姓又何曾不是如此面对暴秦的仇,对秦王的恨,在两个年轻朋友的心底,油然而起。这才有了今日的易水送别,挥泪赴死。
筑声变换。为雄壮慨激的羽声之调。荆轲从回忆中惊醒。眼前之景仿佛成了暴秦抢掠过的焦土,百姓们横布的尸体……高渐离与荆轲相知的心意,尽在这筑声之中了!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这是荆轲一生的绝唱了。五日之后,他的死讯传到燕国。
离渐离的眼中有熊熊的烈火。他隐姓埋名,接近秦王,不久,机会来了。他因击筑出色被招中宫中,成为秦王的贴身乐师。秦王命刑官用烟熏瞎了他的眼。
一个暗黑的夜,宫殿中烛焰跳动。离渐离在筑中加了铅,将那筑向秦王掷去。不中。秦王遂诛高渐离。
那时,距荆轲遇害已有五年了。荆轲在公元前227年丧命于秦宫,五年后,他的知己,高渐离,也一样从容赴死。
距今已有2239年。
在这逝去的二千多年中,人们不会忘记,一对相知的朋友,为了诛杀秦王,救百姓于水火,相继赴死。
人们会一直感动着,为荆轲与高渐离的殒命;
人们会一直感动着,为荆轲与高渐离的相知。
有一种感动,叫相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