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歧视 》读后感言
读后感言:
张老师的故事,不知有哪些人读过?我第一次浏览这篇文章的时候,觉得这位已故的张老师与自己的做法非常相似!不同的是他面对的即将步入大学校园而后走向社会的高中生,而我教育的是一群刚从幼儿园出来还不知学习为“何物”的小孩子,自己的脾气又非常暴躁,一发火,孩子们瞪着圆圆的眼睛,觉得自己好像闯了多大的“祸”或犯了多严重的“错”,曾经多少次提醒自己,要多给孩子一些耐心,不要动不动吹胡子瞪眼睛,到小学毕业时,大部分女孩子身上或多或少带着老师那种“暴躁习气”。
不过时间长了,学生就都习惯了,他们知道老师是“雷声大,雨点小。”当炸雷想起的时候,捂着耳朵避一会儿,几分钟之后就可以看到晴朗艳阳天,有时还能欣赏一道美丽的彩虹。
记得有一次,班里负责出版报的几个孩子,由于那段时间她们中间有练武术的,一期板报拖了近两周还没有完成,我第一次给了她们极为严厉的批评:“这板报拖了多长时间了!看看人家二班的同学,一期板报仅用两天时间就能图文并茂圆满完成。而你们呢?让老师每次都望眼欲穿,即使完成了,也是满黑板涂画一些极不美观的图案,文字少的可怜。你们没读过报纸,还是没看过前楼大厅里的板报?哪一种报是你们这种版式?做什么事都拖泥带水不能利索点,你们到底行不行?如果你们不能胜任此项任务,我到二班请人去,让你们好好学学!”
那几个在班里威信极高的孩子,从未尝过老师的批评,听着我厉声的训斥,嘴唇抿了再抿 ,眼睛眨了又眨,就是不敢做声,也不愿掉眼泪,她们那种复杂的神情,让我也有点觉得自己又太冲动了!这些话多伤孩子的自尊,真有点担心她们撂下这工作,我还真去二班请几个孩子过来给我们班办板报?丢死人了!
那天下午正赶着没一节课,我也赌气一下午没再催促她们尽快办,放学铃响过后,我得进去布置家庭作业。当我走上讲台时,后黑板的内容让我眼前一亮,她们仅用两个课间十分钟,加了一节体育课,以“六一”为主题的板报以惊人的速度完成了,而且一改前几期文字少、插图多华而不实的版面,一期优秀的板报脱颖而出。
“你们还真行!这是你们两年来办得最棒的板报!”听着我的表扬,那几个孩子露出了甜甜的笑容,但眼里似乎也闪烁着委屈的泪花。
这个实例跟文中的张老师的收获有几分相似之处,不过,我还是会尽量克制自己的脾气,多给他们一些鼓励,多给他们一些自信!
附:《美丽的歧视》原文
高考落榜,对于一个正值青春花季的年轻人,无疑是一个打击。8年前,我的同学大伟就正处于这种境地。而我刚考上了京城的一所大学。
当我进入大学三年级时,有一日大伟忽然在校园里寻到了我,原来,他也是北京某名牌大学的一员了。
“祝贺你!”我说。
“是该祝贺。你知道吗?两年前我一直认为自己完了,没什么出息了,可父母对我抱有很大的希望,我被迫去复读——你知道‘被迫’是一种什么滋味吗?在复读班,我的成绩是倒数第五……”
“可你现在……”我迷惑了。
“你接着听我说。有一次那个教英语的张老师让我在课堂上背单词。那会儿我正读一本武侠小说。张老师很生气,说:‘大伟,你真是没出息,你不仅糟蹋爹娘的钱还耗费自己的青春。如果你能考上大学,全世界就没有文盲了。’我当时仿佛要炸开了,我噌地跳离座位,跨到讲台上指着老师说:‘你不要瞧不起人,我此生必定要上大学。’说着我把那本武侠小说撕得粉碎。你知道,第一次高考我分数差了100多分,可第二年我差17分,今年高考,我竟超了80多分……,我真想找到张老师,告诉他我不是孬种……”
3年后,我回到我高中的母校,班主任告诉我:教英语的张老师得了骨癌。
我去看他,他兴致很高,其间,我忍不住提起了大伟的事……
张老师突然老泪纵横。过了一会儿,他让老伴取来了一帧旧照片,照片上,一位书生正在巴黎的艾菲儿铁塔下微笑。
张老师说:“18年前,他是我教的那个班里最聪明也最不用功的学生。有一次,我在课堂上讲:‘像你这样的学生,如果考上大学,我头朝地向下转三圈……’”
“后来呢?”我问。
“后来同大伟一样,”张老师言语哽咽着说,“对有的学生,一般的鼓励是没有用的,关键是要用锋利的刀子去做他们心灵的手术——你相信吗?很多时候,别人的歧视能使我们激发出心底最坚强的力量。”
两个月后,张老师离开了人世。
又过了4年,我出差至京,意外地在大街上遇到大伟,读博士的他正携了女友悠闲地购物。我给大伟讲了张老师地那席话……
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大伟突然泪流满面。
在那以后的时光里,我一直回味着大伟所遭遇的满含爱意却又非常残酷的歧视。我感到,那“歧视”蕴含着一种催人奋进的力量。对大伟和那位艾菲儿铁塔下留影的学生来说,在他们的人生征途中,张老师的歧视肯定是最美丽最宝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