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杂文 >名家杂文 >博学与善思

博学与善思

2013-12-18 09:53 作者:巴山竹 阅读量:26004 推荐2次 | 我要投稿

博学与善思是一对孪生姊妹,是我们每一个人事业成功必备的金钥匙。在新的时代理,我们每一个人只有把学习这“生生不息的圣火”当做永恒的主题,把善思这“绵绵不绝的法器”作为自己永远的驱动力,通过不断地学习与思考来加强自我修养,才能使我们永远立于时代的潮头,才能使我们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博学是做人成功的基础。它能开阔人们的视野,启迪人们的智慧,增长人们的才干。列宁说:“只有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成为共产主义者。”英国著名学者弗兰西斯.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明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修养,逻辑修辞使人长于思辨。知识能改变人的性格。”《论语.阳货》中也曾说:“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做一个完善的人,要做到仁、知、信、直、勇、刚六德同不懈的学习结合起来,“学而不厌”是做人的一种内在要求。作为现代人理应是文化修养与人格魅力的有机结合的统一体。当然,要做到这一点是相当艰难的。但是,作为现代人,应当努力做到这一点。

善思是博学的升华,是事业成功的基础,是创新的源泉。善思能使我们的认识由浅入深,由表入里,能使学到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能找到事物本身固有的规律,能找到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法与途径。古今中外的重大发明创造,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无论是宏观科学,还是微观科学所取得的成就,无一不是善思的结晶。

中国古人很早就注意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强调学习与思考的重要性。《论语》中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荀子》中也说:“君子博学而日三省乎己,则知明儿行无过矣。”诸葛亮更明白地告诉后人:“才须学也,学须识也”。古人不但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孔子、荀子不但是当时的大学者,更是当时著名的政治家、理论家、教育家,诸葛亮的一席《隆中对》使雄才伟略的大英雄刘备佩服得五体投地,成为千古奇谈,这更是他博学与善思的精彩写照。

重视学习与思考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早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同志就对学习与思考问题有过许多精辟的论述,在延安整风期间,毛泽东同志还专门撰写了《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他还多次说:“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是不行的。”邓小平同志也说:“不注意学习,忙于事务 ,思想就会庸俗化。如果说变质,那么思想的庸俗化,就是一个危险的起点。”江泽民同志在提“三讲”时,也是把“讲学习”放在首位的。我们党的三代领导人都是博学与善思的典范,他们在日理万机之中,还挤时间学习各种知识,特别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并结合当时国际国内环境、形势与任务,进行认真思考,及时解决当时出现的重大现实问题,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成为一代代震古烁今的伟人。

当今时代是一个学习与思考的时代,有些理论家认为,这个时代是中国第三次“诸子百家”时代。这个时代的特点就是社会发展速度很快,知识更新很快,人们的观念转变很快,新事物、新问题、新观念等风起云涌,迭出不穷。生活在这个时代里的人,不学习,不思考,就会被这个时代所淘汰。因此,生活在这个时代里的人应时时有种危机感,应自加压力,自驱动力,通过不断地博学与善思来提高自己,完善自己,使自己有勇气有能力来完成历史赋予的新使命。

现在我们要建立学习型党组织、建立学习型的机关、学习型社区,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党员干部的头脑。我们每一名党员干部都应自觉地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自觉争当学习的先锋,通过学习与思考来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与业务能力,自觉运用自己所学的新知识,新理论,来解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与矛盾,来传马克思主义之道,来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道,开拓创新,积极进取,写出人生辉煌的篇章。

其他人在看啥

    《博学与善思》的评论 (共 2 条)

    • *雷&雨*:写的不错,推荐阅读!
    • 漆墨:写的不错,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