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薯情结
周末没事的时候,我喜欢到菜市场转悠。每每在菜市场里漫步,总能见到一堆堆的红薯被叫卖着,看那些红薯的个头和颜色,着实让人喜欢。作为一个从小在山东长大的人,看到红薯,就很容易勾起我对童年生活的记忆和对红薯的情结。
红薯在山东被称作地瓜。那个年代,地瓜是一种不可少的口粮,记得,在深秋季节,人们把地瓜从地里挖出来,将一部分切成薄片,摆在地头晒干,叫地瓜干,把地瓜干储存起来,随时用来磨成面粉,用来蒸窝头,做来年的口粮;另一部分则放进一个大窖里,用沙子埋了,留做冬天煮着吃。
红薯的吃法很多,可以煮、蒸、烤、熬粥等。最简便的是煮着吃。在寒冷的冬天里,下窖取出几筐,搓洗干净,倒在大锅里煮,煮熟后特别甜特别软,是相当好吃的,尤其是刚从锅里捞出来的时候,热气腾腾的,给人一种很暖和的感觉,吃上一口,满肚子的热乎,让人忘了饥饿和寒冷。我到现在也不明白,为什么那东西在窖里放一段时间再煮就好吃多了呢?
相比而言,用地瓜干磨的面蒸的窝头就不那么让人留恋了,外表很黑很黑,口感也不好,唯一让人难忘的是吃起来有点甜味,所以人们大多不喜欢吃地瓜面窝头。实际上,在那时候,也只有生活特别不好的人家才吃那种窝头的,所以,现在,每当我看到红薯的时候,我就能想起那个年代困难的生活。
好多年过去了,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我们再也不用为缺吃少穿而犯愁了,现在的食品真是太丰富了,本地产的、外地产的,应有尽有,随便你想吃什么,只要到超市去逛逛,一定能找到你所需要的。红薯这种本产自华北地区的东西,在这大西北也早早就上市了,而且价格不菲。据说,在山东老家,现在红薯的价钱也是不低的。红薯过去曾经是华北地区的人们赖以裹腹的食物,现在,却成了吃腻了鸡鸭鱼肉的人们用来调剂胃口的美食,大西北的人吃红薯可能觉得是一种享受,而对于从小吃红薯长大的内地人来说,吃红薯更多的是忆苦思甜。我常常买上几颗红薯回家,精心做熟之后,端上餐桌,一边品尝,一边回忆过去困难的日子,想得愈多,便愈加感到今天的生活的幸福和甜蜜,于是便愈加珍惜。
今年,我还要买更多的红薯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