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日记 >幸福日志 >惜福、感恩与开创

惜福、感恩与开创

2014-01-15 14:57 作者:天然一木 阅读量:9901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惜福、感恩与开创

“贫穷教我惜福,成长教我感恩,责任教我无私的开创”。这是对德平籍民营企业家朱广杰真实的写照。从18年前,朱广杰毅然扔掉了陵县印刷厂集体企业的铁饭碗,和妻子张兰芳携小带老一起来到了人生地不熟的德州城,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惨淡经营新湖印刷厂;到18年后,发展成为近亿资产的光杰集团。如果说这是一个奇迹的话,不如说是朱广杰感恩社会的回报。

“贫穷教我惜福!”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是生活中的大智慧。人生在世,不可能一帆风顺,面对种种挫折、失落、困难和失败,需要勇敢地面对、正确地处理。你感恩生活,生活将赐予你灿烂的阳光;你抱怨生活,只知一味地怨天尤人,最终可能一无所有!成功时,感恩的理由固然能找到许多;失败时,不感恩的借口却只需一个。感恩使人在失败时看到差距,在痛苦时得到慰藉,在失意时获得温暖,在困难重重时激发勇于挑战的毅力。不知感恩,不去感恩,会令善行望而怯步,社会因之更加冷漠麻木。你无法使他人都保持感恩的心,但可以时时提醒自己知足惜福,在人生的道路上永远心存感恩!

朱广杰忘不了,刚来德州时,为了办厂的那几张经营许可证件的批文,四下奔波,屡屡碰壁的周折;忘不了创业中囊中羞涩的尴尬,他倾尽所有,把所有手续办下来,才发现自己连维持正常生活的钱也没有了;还忘不了,他为招揽客户骑着那辆破旧的自行车,足迹走遍了德州城大街小巷的艰难;更忘不了他为了节省二十几元的运费,自己蹬着那辆破旧脚踏三轮车,载着七百多斤重的印刷品,顶着七月酷夏的炎炎烈日,费了八个多小时赶了一百五十多里路,将货送到了德平老家三里庄棉厂,当他赶回时,骨头几乎散了架。这段坑坑洼洼,艰难曲折的路程,多像他筚路蓝缕的创业史啊!

一次次数不清的汗水,演奏着朱广杰的“创业交响曲”。以苦为乐的他这样写道:“生活啊生活,你为何这样,用酸甜苦辣捉弄着我,让我在坎坎坷坷中苦苦琢磨;生活啊生活,你为何这样,用喜怒哀乐磨练着我,让我在花开花落里长长思索;生活啊生活,你为何这样,用悲欢离合考验着我,让我在风霜雪雨里上下求索!”

天道酬勤,从事印刷行业十几年的朱广杰,靠娴熟的技术,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诚实守信的经营,终于在德州市印刷行业中占有了一席之地。从挂靠别人起家的“德州市新湖印刷厂”到自力更生的“装订厂”,再到挂靠建设街道办事处的“德州市建设印刷厂”,又到“德州市彩印厂”,乃至成为今天经济多元化发展的德州光杰(集团)实业有限公司。历尽磨难的朱广杰悟透了这么一个哲理:“勤劳勤俭好运至,懒惰行恶被人弃”。这个哲理经受了时间的考验。一九九六年朱广杰与皇明集团总裁黄鸣、华北玻璃钢集团老总王英波等10人,荣获德州区十大杰出民营青年企业家荣誉称号。栉风沐雨下,他的事业在不断发展壮大。

贫穷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让朱广杰倍加珍惜自己的一切。在贫穷中创业,使他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茶余饭后,他多次和别人探讨过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说金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金钱是万万不能的?他那番精辟的见解,更是引人深思:“自古云‘君子爱才,取之有道!’无论何时,无论何地,无论何种境况,我们都要做金钱的主人,不要做金钱的奴隶,还不要做金钱的牺牲品,更不要做金钱的俘虏。我们不能一味地去追求物质财富,而忽略了精神财富。拥有精神财富,是人与动物的区别,也是文明与野蛮的区别”。朱广杰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这番话的内涵。

1998年,德城区长庄基金会宣布破产。为了堵这个窟窿,区财政抽出了近千万元。朱广杰扩建厂房时,曾从该基金会贷款66万元。有些人提醒他可以混水摸鱼,不用还这笔贷款了。面对对方的“用心良苦”,朱广杰斩钉截铁地说:“不!这是老百姓的集资款,是他们的血汗钱,也是国家的钱,哪怕砸锅卖铁我也要还上。如果不还,我会愧疚一生的!”在别人的耻笑下,朱广杰不仅还上了自己的贷款,还主动帮助基金会把三个企业赖账不还的一百九十多万元贷款转移到自己的名下。想不到的是今天这三处厂地已升值到上千万元。诸如在开发区转让26万元贷款的那块地皮,短短六年时间就被市土地资源局收回补偿260万元,这真是应验了因果报应,吃亏是福的佛学禅理。朱广杰上门还款时的那一幕让人记忆犹新,原基金会主任紧紧握着他的手,激动地说不出话来。此时无声胜有声,人间处处有真情。他要说的和朱广杰做的同出一辙。那就是只有感恩才有回报,只有懂得感恩,才会懂得回报。感恩给予过你的人,感恩信任过你的人,感恩帮助过你的人!

“成长教我感恩!”中华民族是最具有“感恩”传统的礼仪之邦、文明国度,在五千年的灿烂文化中,“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表达出我国古人对感恩的崇尚和理解。感恩是一种情感,它反映出一个人的责任感;感恩更是一种人生境界的高度体现,满怀感恩之心,才能从各个方面获得更多的感情回报。活着就是精彩,活着就值得感恩!感恩父母,给予了生命;感恩天地,给予了生存的条件;感恩工作,给予了养家的资源;感恩大众,给予了成就事业的机会;感恩万物,给予了成就事业的工具,在感恩声中体验生命的精彩,在感恩声中成就你我多赢的世界……

商海打拼18载,朱广杰是在一种内在精神的激扬下进行不懈地开拓和创造的。这种精神激扬的实质动力就是感恩。带着感恩的心面对世界,带着感恩的心对待每一个人,带着感恩的心对待工作,感恩情结演绎着他丰富的内心世界。朱广杰在笔记本中曾这样写道:“对父母心存感恩,因为他们给予我生命,让我健康成长,扶我学走路,教我学做人,让我懂得破旧的门能挡住贫穷里的美,在风雨下磨练出坚强,到远离家乡的地方放飞理想;对师长心存感恩,因为他们给了我教诲,让我抛却愚昧,懂得思考,在工作的历程中实现自我价值;对兄弟姐妹心存感恩,因为他们让我在这尘世间不再孤单,让我知道有人可以和我血脉相连;对朋友心存感恩,因为他们给了我友爱,让我在孤寂无助时有所倾诉和有所依赖,看到希望和阳光;感谢曾帮助过我的人,他们用暖暖的心灯照亮我的生命,使我的人生如此绚丽;感谢肯接受我帮助的人,他们用淡淡的柔弱让我可以把这份良善续延”。

“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朱广杰的父母已九十多岁高龄了。十年前朱广杰就承担一切费用,让在农村的大姐、二姐两家搬到城里,以便好好照顾老人。朱广杰每次出差,总是到父母床前照看一番,也不说到哪里去,免得让老人们牵挂。每次回家都忘不了捎一些土特产孝敬他们,虽然大多父母连动都没动,但他还是始终如一。因为他太忙了,只有用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孝心,在公司时,他总是从百忙中抽出时间陪陪父母,甚至连给两位老人修指脚这样的琐事都抢着干。50岁的他在父母面前就像一个孩子,总是不停地说呀说呀,说些开心的话逗两老。在父亲那憨憨的笑声里,在母亲那含糊不清的话语里,他体会到了身为人子的天伦之乐……

有一次回德平老家,颠簸在坑坑洼洼、泥泞不堪的乡路上,朱广杰感慨万千,面对还不富裕的家乡面貌,他这位漂泊在外几十年的游子,早应该尽微薄之力,为家乡做一些贡献。在那感恩情结的召唤下,朱广杰在企业资金周转困难的情况下,咬着牙抽出了几十万元,给村里修了路,建了桥,实施了绿化,美化了村庄,并修缮了村口那有着七百多年历史的老井和朱家亭子。看到老家涣然一新的村貌;看到人们奔走相庆的喜悦;听到父老乡亲们对自己的那些溢美之辞,朱广杰蓦然萌生了一股神圣感,在成长中感恩,在感恩下回报社会。那一刻,他终于明白,德平大地上,正因为有千千万万个无私奉献的人,才延续了古老的文明;我们国家,正因为有这种前仆后继的奉献精神,才撑起了整个中华民族崛起的脊梁。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激励下,朱广杰开始了人生的第二次创业。

“责任教我无私的开创!”无论什么人,无论高低贵贱,身在何处,也无论干什么,为人父、为人子、为人友、为人师,对国家、对社会、还是对家庭,演绎好自己在人生舞台上的每一个角色,是最起码的职责。人类社会总是在与时俱进中走向更高层次的文明,从这个意义上讲,开创是人生永恒的主题。如果说责任是促使人们追求和奋斗的动力,那么开拓和创造则是事业发展的灵魂。心中充满了责任感,开拓和创造才会有不竭的力量源泉,才会始终不敢懈怠,不辱使命,才能在跋涉与奋进中,谱写出一首首迸发着激情的生命乐章。

新形势下,“两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策旗帜鲜明,为积极响应德州市市委市政府开发第三产业、搞好旅游业的号召,德平镇政府依托自身特有的历史文化遗产和古迹,加快德平的精神文明建设,决定对德平有六百多年历史的丈八佛进行修复,圆德平人民期盼已久的梦。为加快建设这一耗资近亿元的伟大文化工程,朱广杰欣然接受了镇政府的邀请,成立了“丈八佛管委会筹建处”,正式带头参入龙泉寺丈八佛文化园的修复工程。“千载难逢”这就是他对投资家乡文化建设最大的感触,也是对家乡人民最好的回报。爱好天文学、旅游,喜欢研究哲学的朱广杰,本可休闲下来好好享受生活,但他深知德平的发展需要他,龙泉寺丈八佛文化园的开发需要他,家乡的父老乡亲更需要他!为了那片生他养他的黄土地,为了那颗感恩的心,朱广杰历尽磨难痴心不改,他又一次义无返顾地踏上了筚路蓝缕的创业路。

佛教是哲学之母,不仅推崇真善美,还教导人们祛除迷信,感恩是佛学思想的最高境界。这就是朱广杰弘扬佛教文化的初衷。如今先期投资1000万元的龙泉寺丈八佛文化园一期工程已全面开工。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感得佛教大德高僧释静心法师欣然接受了他的礼聘,主持龙泉寺建设。历经沧海桑田,千年古寺终有主。朱广杰身先士卒,几乎天天都泡在工地上,不仅白天要面对炎炎烈日的炙烤,而且晚上还要接受蚊叮虫咬的煎熬。他以苦为乐地说:“生意做的再大,也有个兴衰;官位升的再高,也有个起落;金钱权力生不带来,死不带走。做一个好官就要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做一个好商人,应该做的事似乎还要多。对我个人来讲,就是想怎样去感恩社会,怎么做一名促进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进步的使者,给后人留下点什么?为了龙泉寺丈八佛文化园,为了德平家乡父老,我宁愿少活二十年!”朱广杰说这番话的同时,早已迈出了几大步。如今他投资的绿色生态“世外桃源公寓”和农家型四合院已在建设中,朱广杰决定对德平在外的创业者免费提供食宿,诚心诚意地召唤他们常回家看看,享受一下儿童时代的农家乐趣,体会一下落叶归根的感受。他在德平修建的历史名人和现代名人功德碑、蜡像馆已经设计制作,一大批为德平做出贡献的历史名人和现代人物将永久的载入史册。

感恩成就了朱广杰的今天,感恩延续着他的明天。因为感恩而化腐朽为神奇的朱广杰,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龙泉寺丈八佛文化园伟大工程中。地上种了菜才不会生草,心中有了善才不会生恶。朱广杰用自己感恩社会、回报社会的实际行动,默默召唤,召唤人们行善修德,召唤人们和睦共处,召唤人们去惜福、去感恩、去开创……他知道这一切仅凭自己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为使这一宏伟的文化工程早日为家乡谋福利,身单力薄的朱广杰呼吁德平在外的创业者、游子,及社会各届人士都来关注丈八佛文化园的建设,龙泉寺丈八佛文化园有你们居住的家,德平家乡父老诚盼你们返乡考察,共商家乡发展大计,早日让丈八佛矗立在德平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也永久的矗立在人民的心中。

其他人在看啥

    《惜福、感恩与开创》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