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花漫舞滕王阁
“好雨知时节”,清明前后阴阳相间细雨纷飞的气候,将四川阆中滕王阁满山盛开的樱花,沐浴的更加清新秀美,犹如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展现在游客面前。
雨雾缭绕中,阆中古城玉台山脚下的“滕王阁”,粉红色的樱花以娇媚的容颜,迎候着人们惊艳的目光。拾级而上,数以万计的樱花在台地的地形上层叠交错地展露芳华,犹如团团祥云、仙女下凡,天山人间,云飞花舞,令人心旷神怡,驻足品味。有的花团锦簇,热情浓烈。有的独立枝梢,含情脉脉。有的横空出世,身姿招展。有的昂首挺胸,笑望苍穹。有的,花容含泪,珠光闪烁。更多的,则是素面相向,不卑不亢。嫩绿的树叶点缀着重瓣的花絮,结实的枝杆承载着樱花的希翼,弥漫着樱花永恒的渴望和陶醉。细雨中飘飞落地的花瓣,更应验着“化为春泥更护花”的朴素哲理。倘若《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在这繁花似锦的樱花园雨中葬花,倒映痴人花影,那首《葬花吟》或许更能触景生情?撩拨出多少痴男情女爱,演绎出多少男欢女爱情?美中不足的是,红粉佳人般的樱竟然花闻不出什么香味?自然也少了蜜蜂的青睐?倒是飞身上树的七里香,在路旁笑傲樱花,透过白色的花簇,放出浓烈的芬芳,野性十足,沁人心脾。任何生物,似乎都不是完美无缺的?这是大自然最公平的造化。
“滕王亭”下,212国道南北贯通,背向蜿蜒,消失在视野之外。嘉陵江格外清丽,一江清流,蜿蜒曲折,从沙溪电航走来,向金银台电航而去,形成嘉陵江上第一湖,没了昔日一路狂奔浩荡无羁的脾气,只有另面的温顺和从容淡定。50年代大跃进“敢叫高山低头江河让路”等豪迈口号,到今天几乎都变为现实?“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冒进胡夸,在科学技术等指导下,也不是在吹牛皮说大话?短短一个甲子,中国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高峡出平湖”、“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美丽预言,已经变为现实。就如这“滕王阁”样,地震灾后重建华丽转身气度不凡,才有了这万树樱花拥抱春天的震撼!只要不差钱不缺人,什么人间奇迹都可以创造出来。或许,中国卫星还能拍摄到这粉红一片天地的樱花呢?沙溪渡轮来回横行,颇为繁忙。上个世纪30年代,红四方面军发起的“强渡嘉陵江”战役,就是从上游苍溪“红军渡”、阆中涧溪口、沙溪、南津关、河溪关、茄子渡等渡口强渡嘉陵江,北上迎接中央红军的。阆中万余英雄儿女参加红军,义无返顾地赴汤蹈火喋血沙场,为新中国的诞生和人民翻身解放无私奉献流血牺牲,换来了如今的花舞人间气象万新。“吃水不忘挖井人”、“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樱花红于4月天,清明时节悼祖先,同样寄托着对红军等先烈们的深情祭奠和礼赞!
国家1级文物石佛龛,不再露天接受日晒月凉风吹雨打等自然摧残,有了新盖的遮风避雨亭子,也有了龛前功德箱的虔诚许愿树的红条,增添了几分神秘。而身后“颐神洞”前雨后的芭蕉和樱花,似乎也受到佛的熏陶,清冷中不缺气场。
新建的“滕王阁”,依旧闭门谢客?诺大座5层楼阁建筑,据说除了春节7天对游客开放外,几乎没再开门?一楼大厅里踌躇满志奋笔疾书的滕王李元婴铜像,尘埃扑身,光线暗淡,没有灵气。古言道,房屋需要人气,如果长久不接触人,自然就会枯朽。既然号称“滕王阁”,主体建筑都不开放,何谈宣传其核心文化?滕王如果有灵,或许也耐不住这般落魄寂寞,早回其曾在阆中古城修的800余间“隆园”里朱门酒肉寻欢作乐了?当年,杜甫咏《滕王亭子》“寂寞春山路,君王不复行。古墙犹竹色,虚阁自松声。鸟雀荒村暮,云霞过客情”的景象,应该是一去不复返了?此楼不留人,自有留人处,阁楼谢客樱花迷人。“滕王阁”左右的成片樱花,不失为一道靓丽的风景!人们荡漾其间,或炮筒伸缩,镜头摄花。或执子之手,坐椅休恬。或热恋情侣,忘情相拥。或扶老携幼,举家温馨……
登上“积翠亭”,天空放晴,春阳含笑,翠柏森森,樱花怒放,鸟语花香。俯瞰远眺,追古抚今,不胜感慨。玉台山为大巴山余脉,在嘉陵江北岸戛然而至,与江对岸的剑门山系隔江相望,逶迤的山峦造就了祖先们丰富的想象和创造力,此山由此存留了中国本土道教“玉台观”的痕迹。杜甫《玉台观》诗“中天积翠玉台遥,上帝高居绛节朝”,就反映了当年“玉台观”的情景。如今是有柏不见松,有佛龛窟没了“玉台观”?宗教文化的兴衰在人世沧桑的蹉跎岁月中轮回,那些炼丹道士的身影和袅袅炉火,化为火药的发明,促成烟花爆竹的绽放和军火的兴旺,造福兴灾于人类社会。上帝神仙们则成为百姓茶余饭后讲述四川龙门阵的神话了……
江山依旧在,旧貌换新颜。放眼望去,视野中的山水城格外壮美,山间错落有致的樱花此起彼伏,掩映着楼台亭阁,春意盎然,动人心魄。还真有当年杜甫《滕王亭子》“君王台榭枕巴山,万丈丹梯尚可攀。……人到于今歌出牧,来游此地不知还”等意境呢!